第1123章 百姓的军队(2/4)
科教兴国,在官本位的社会,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罢了,却是李中易孜孜以求的强国之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愚民的政策后果,最终必然导致,当异族入侵时,老百姓都很麻木,关他们吊事?
这其中的逻辑异常可怕:老百姓永远都是被欺压的对象,被谁欺压,重要么?
逼着手下官兵读书习字,等将来到了晋升的天花板,军转或退伍之后,转业的军官们,其实可以充当各县、各亭和各村的学校山长或启蒙老师。
从农村的娃娃抓起,才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正确扫盲方式,必须常抓不懈!
在工业基础异常薄弱的当下,李中易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先逼着军器监的工匠们,努力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把科研队伍先拉起来,并持续不断的攀登科技之树。
然后,再利用各地办炼钢厂、烧砖厂、水泥厂、农具厂等各种工业厂的机会,将技术扩散开来。
办厂的核心,是科技和商业人才!
科举取士只考四书五经的弊端,可谓是根深蒂固,李中易出于稳定政局的考量,暂时无法废除科举。
但是,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军队里,李中易完全可以另开一扇通向科技树的大门。
滂沱的雨幕之下,东城外驻军的大营里,朗朗的读书声,几乎盖过了雨点砸落地面的轰响声,仿佛此地不是以杀戮为职业的暴力机构,而是私塾学堂一般。
突然,军营的上空,响起紧急集合的军号声,“滴滴哒滴滴……”
“披上蓑衣,紧急集合!”营帐内的大小军官们,抓过蓑衣就往身上套,连声指挥部下们赶紧照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