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真国士(2/4)
稳定压倒一切,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哪怕是昭义军的税赋再重,只要草民们可以安定的生产,有饭口吃,有个盼头,社会就不至于大乱。
客观的说,在刘心存的协助下,李筠也出台了不少有利于招募壮丁,扩大农业生产的诸多善政,这也是贫瘠的昭义军辖境内,以区区五州之地,居然可以养活五万兵马的底气所在。
现在的问题是,晋阳的刘钧又要搞事了,他不仅主动派重臣来联络李筠,还带来了耶律休哥的特使,契丹国北院大王耶律屋质。
李筠的地盘位于河北及河东的交界处,对于北国的虚实,多少知道一些。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分迭刺部为五部院和六部院,各有一名夷里堇负责管理。契丹太宗时,改夷里堇为大王,分管五部院的为北院大王,管辖六部院则为南院大王。
契丹人的官僚体制,其实是最早的一国两制,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尤以北面官为重。
北面官的最高军政大权分由北枢密院和北宰相府掌握,北枢密院控制契丹国的所有兵马,北宰相府则掌握契丹国的大小民政事务。
地处幽州的南枢密院,其实权则小多了,仅仅只掌握隶属于契丹国境内的汉人兵马。无论从兵马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南枢密院不仅远逊于北枢密院所掌握的军事力量,而且必须听命于北枢密院的调遣。
实际上,契丹人一点也不笨,他们也深深的懂得一个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汉人必须严密的监视并防备着。
耶律屋质,那是历事五朝的契丹皇族元老,地位出奇的很高,他的实权也仅次于北院枢密使和北院左右宰相而已,算得上是契丹国为数不多的重臣。
据李筠所知,耶律休哥利用手头的兵权,架空了契丹睡皇之后,在登上契丹国摄政王宝座的过程中,耶律屋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耶律休哥破例安排耶律屋质充当特使,以北院大王的身份亲自来和李筠直接谈判,可想而知,他对此次合作结盟格外的重视。
以刘心存的暗中观察,正因为耶律休哥表达了充分的诚意,原本就对柴荣不满的李筠,真的动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