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后知后觉(1/3)
公元1645年(定武元年、顺治三年)冬,中枢还在桂林的南明小朝廷出兵北伐。李定国和刘文秀两路大军合攻武昌。郑森的水师卷土重来,直逼苏松二府和旧都南京。
与此同时,鲁王、唐王也积极配合徐枫的军事行动。鲁王派手下大将方国安、王之仁向杭州逼近,与准塔的部队隔着钱塘江对望。双方隔河对峙,互有攻守,但总是拉锯之势,谁也没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清军一方自然是投鼠忌器。他们一面要防备鲁王,另一面还得防备海上的郑森;而鲁王则是势单力孤,想要大举反攻而不得,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
身在福建的唐王则作御驾亲征之势,发了一道讨贼檄文,传扬四海。
“是朕今痛念祖陵,痛惜百姓。狂彝污我宗庙,害我子民,淫掠剃头,如在水火。朕今诛清使、旌忠臣外,亲统率六师,御驾亲征!”
虽然唐王擅自称帝,大有跋扈自雄之心。但他所谓的“御驾亲征”确实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一时之间,长江两岸,义军蜂起,明字大旗飘扬江左。甚至在襄阳、睢州一带也起了零星地义师。
在民间的义师中,要数陈子龙的太湖游击队最具影响力。所谓“太湖游击队”,顾名思义,便是在苏州城外太湖附近出没地游击队。
他们秉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原则,四处袭扰,破坏清军的军事工事,焚烧粮草辎重,入夜时则以鞭炮欺敌,给人以人多势众,随时都要进攻苏州城的错觉。
而身在南京的洪承畴已身染重苛,卧病在床。但江南的形势急转直下,让他不能不忧虑,不能不操劳。可他越是忧虑操劳,身子骨就越是虚弱。
这天朔风凌冽,洪承畴卧室的窗户“哗啦”一声被风吹了开来。守候在洪承畴床边的侍女“啊”地惊叫了一声,回头一望,那风已吹得她两眼不能睁开,头发也胡乱地飘散着。
她急忙冲上去,奋力将窗户关住。可关是关住了,那风就像是通了人性一般,一个劲地往里闯,撞得窗户“哐当哐当”地响个不停。
她胡乱地抓过一本放在窗台上的书,将窗户顶住,这才敢松手。尽管窗户仍然在摇晃,但似已冲不进来了。
坐靠在床上的洪承畴侧目一望,不禁苦笑:“傻姑娘,你可知你顶住窗户的是本什么书?”
侍女忙回过头来,怯怯地答道:“奴……奴婢不知。”
洪承畴以欣赏的目光望着那书,笑着说:“那是钱牧斋送我的宋版《汉书》,目下已是孤本了。”
“啊?”这侍女不懂何为“汉书”,但听洪承畴的语气,这书也是极为珍惜的。“奴婢该死,这就给换了!”她正要去拿,洪承畴却抢着说:“算了!我已如风中残烛,朝不保夕,又怎会在意一本书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