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平乱(一)(1/3)
孙可望叛乱以来用兵神速,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气势汹汹地向桂林扑了来。沿途明军无所抵御,或降或逃,不堪一击。
只有郝摇旗和高一功的部队尚在阻击,不过孙可望大军兵锋正锐,郝摇旗、高一功虽迟滞了其进兵速度,但也无力扭转急转直下的战局。
孙可望沿着西江而来,短短十天便已兵临平乐府。平乐距离桂林不过百里。平乐旦失,桂林必然难保。
锦衣卫也如现代的便衣警察一般,混在百姓间探听消息,并及时地反馈给徐枫。徐枫也以定武帝朱慈炯的身份发了好几道上谕,坚决“辟谣”。
徐枫的信息管控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桂林的百姓并没有之前南京和杭州那样的大混乱和大逃散。但流言蜚语却屡禁不止。
那些阁臣们耳聪目明,早已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孙可望大军来袭的消息。一连三天,阁臣们天天来敲齐王府的大门。
但门子却推搪说:“齐王吩咐了,虽有小寇作乱,不足为虑。诸位大人还是请回吧。”
“这……”一名老臣捶胸顿足,叫道:“据闻孙可望有二十万大军,岂是小寇?齐王避而不见,是不是已经先逃了?”
门子忙陪着笑脸说:“葛大人说哪里话?齐王以忠事君。天子尚在,齐王焉能独走?”
这话说得倒是在理。徐枫行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如果他把天子抛下独自逃脱,那无异于自断臂膀。他绝不会这样做的。
可在理是在理,大家仍是万分焦急,惶恐难安。
“那齐王为何不出来见我等?”这位葛大人瞪着铜铃般的眼睛问。
门子躬腰赔笑,说:“齐王心里有数,还请大人们先回府等待吧。”
“唉!”葛大人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甩起袍袖,扬长而去了。
如是者三,这样的戏码接连上演。到第四天,阁臣们都已经收拾好了行囊,随时准备逃跑。
甚至还有人去靖江王府见了朱慈炯。君臣见面,一场痛哭是免不了的。朱慈炯问臣子们的对策,他们的回答十分一致,也十分缺乏新意:“迁都避祸。”
无论是“迁都避祸”还是“南渡”亦或“巡幸”。不管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将这种行为渲染地如何高大上,如何顺天应人,那也依然是逃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