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找个翻译(1/3)
上海县古称华亭,本就是沿海的一个小渔村。元朝时被归入松江府,而到了明末,也仍是一县之地,并无太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徐枫要在这里觅得一个懂满洲语的汉人殊为不易。
于是在徐枫的授意下,郑森亲率一支五十人的小分队,乔装成商人模样混进了南京城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抓一个懂满洲语的汉人回来,否则那个巴山便没有了价值。
“你们是商人?”守城的士兵满面怀疑地望着郑森一伙。
郑森躬身赔笑,道:“是。官爷行个方便,我们是做丝绸生意的。这不快入夏了吗?咱们想着赶到北京去把这些绸缎换了银子呢。”
士兵踱步而来,望着他们的十几辆骡车。这些骡车上都堆满了货物,上面还盖着厚厚的草席。这士兵忽然拿起长枪来就要刺下。护卫骡车的两个伴当慌忙迎上,说:“官爷,这可使不得!丝绸都是成捆卖的,您这一枪下去,可就全废了。”
“去!”士兵将二人一推,不耐烦地说了句“哪那么多废话。”接着便是一枪刺下,清脆的裂帛之声传来。郑森和手下们都是眉头一皱,脸上现出紧张和怜惜之色来。
这士兵将枪尖挑起,那盖着货物的草席固然被撕裂,但那捆紫红色的绸缎也扬空飞了起来,凌乱地散落在地上。
士兵一瞧果然是彩绸,便说:“行了,你们过去吧。”
“是是是……”众人不敢多言语,又用草席将骡车盖好拉车向城里去了。
“这帮奴才……”一个伴当推着骡车说道:“给满洲鞑子效忠,真以为自己是主子呢。”
“他们在鞑子面前是奴才,在你我面前便要做回主子。”郑森冷冷地说。
“郑将军要带我们将这帮卖国求荣的家伙杀得干净!”那个伴当咬着牙说道。
郑森心头一痛,步子忽然停了下来。他的手紧紧握着牵引骡子的缰绳却不住地发起抖来。
“阿琅!小心说话!”另一个伴当以训斥的口吻对先前那人说道。
“是,小的知错了。”他也自觉失言,连忙道歉。
但即使如此,郑森的眼中仍是溢满泪水。他想起了叛国投敌的父亲,那个让自己又敬又恨的父亲。郑森强颜一笑,说道:“都是自作孽。”便继续向前走了。
南京的街市恢复了些许的热闹。街上又有了摆摊的小贩,各大店铺也都开张营业,虽不似“沦陷”前那般的宾客盈门,却也不算冷清。他们沿街走来,喧嚣的吵嚷声灌入双耳,让他们渐感悲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