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对鲜卑慢慢分化(3/4)
而北部各县名存实亡,城池多沦为胡人冬季的避寒场所。但时不时有一些贸易集市,活跃着各地商旅,充斥着草原与中原的各类货物。
相比于连接着西域诸国的河西,作为各族文化贸易十字路口的阴山、河套,雁门这边的市场地位要低一些。
不过,随着鲜卑人的日益发展,必不可失的物资交易,文化往来也促进了此地的发展繁荣。
张录之前就在此地做了些许布置,越是靠近边疆,没有强大诸侯的地方,就越有一些地方豪强非常欢迎四海商帮给他们商业和安全、民生等事务上的支持。
例如此地的平城县,地处全郡东部,靠近代县和太行北麓,当年刘邦白登之围就在这时平城县东十里的地方。
此地处于太原诸家、乌桓诸王、鲜卑步度根等势力的交界处,谁也没彻底占领此地。而本地的坞堡主人,聚拢了三百余户民众,游走在各方之间,保障了此地的运行。
新西凉军到达以后,并不着急安置县乡,而是结好豪强,出人出资帮助他们扩建原有四海商帮的分会,选择一往来方便的地方,建设了一座客栈。
在此基础之上,安排少量屯田军入驻,用半年时间收拢藏在山野的百姓回归,指引这个地区农牧工矿等行业均衡发展。
再根据情况,将此处从军管、豪强管辖,变为县乡管理。届时,那豪强也可吸纳为县中官吏,正式将其纳入较为成熟的体系之中。
有了这些豪强的支持,又没有大幅直接外部干涉本地原有格局,新西凉军入主雁门,成了一件附近各方津津乐道的事情。
只有少数与匪寇勾结的豪强,和一些不想守规矩,干脆直接劫掠的部落,与这个体系格格不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