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阻止环境恶化(2/3)
他听闻那奴隶老头的恶行后,气得又骂又跳。即使两世为人,经历过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孕育,也头一次深切体会到是痛恶翻身的日子,宁愿世世做奴隶的家伙。
这厮打仗得时候给敌人献计献策,还在战场上利用汉人身份,欺诈我军入埋伏,实在是罄竹难书。
童远气得话不成句,直接让人把他及其同伙,带到桥山黄帝陵活着铸成跪像!
至于那些匈奴人,即使举报有功,那就让他们活着受罪。全部发配到地下挖煤,责令吃食日减,不给任何防护,下了矿就不许再见阳光。
于毒本想亲自押送老奴隶等铸成跪像,但童远有令,让被他害死的将士们的家属去做,他只好听从命令,继续河套的征伐了。
童远做好规划与惩恶,将后续发展的事务交给炉火纯青的张既、申隆,又带领部分兵马巡查郡内情况。
他发现朔方郡各县,基本沿着黄河分布,靠近阴山的北部区域水草丰美,商旅络绎不绝,南边的河套沙漠已经日渐扩大,很少有人会选择穿越而行。
他后世有这方面的研习,深知这片区域环境问题就在这个阶段逐步恶化。
主动防范较为容易,而破坏再恢复,对于古代生产力来说,实在太难。
具体的水源、植被、经济类型、人口数量、牲畜数量、种类等,哪一项都不能马虎。
更为可怕的是,此地是黄河中上游,如果这里恶化得太厉害,中下游也会环境恶化、灾难频发、日渐衰败。
到时候,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冯翊、河东、延安、西河几郡又会衰败下去,他统辖的根基也不行了,而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也丢失了一半。
他想了想,此地不能交给游牧部落随意发展,因为那么搞此地会因为数量愈发庞大的畜群而恶化;也不能生搬硬到中原的经济,因为那样的结果会和汉武帝一样最后站不住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