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准备破局(2/3)
蔡琰微微错愕,这节奏一直都在悲怆的路数上啊。她想到父亲也心生难过与愧疚,世上多赞颂父亲的学问和著作,却责备的人生道路,这是她绝不愿意看到的。
士族的学问研究虽然要保持一定的中立客观,但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或者与其他出身的群体格格不入。
自诩为士族楷模的王允,得势以后的一系列操作,清晰的展现了大汉日衰的原因。后来经历卫家一脉的种种转变,她更加不能认同一些士族秉承的价值体系了。
蔡琰说道:“童君侯一番话犹如拨云见日,琰一定铭记在心,不叫父亲和其他支持的大家感到失望。”
童远问道:“不知昭姬夫人可有意愿开设学堂,传授家父之前的学问?”
蔡琰微微一愣,她不是没有想过,可是自己因为卫家的事名声不佳,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童远看出她有难言之隐,继续劝说道:“我知道这件事很难,也有不小的压力,这个想法可能也有些唐突。不过,我们的脚步不应被他人的恶意所阻碍,相反可以用行动证明他们是错的。”
蔡琰回道:“童君侯的建议我会慎重考虑,不过我也有一个想法,只是不太成熟,可能需要一些帮助。”
童远大喜,他知道蔡文姬作为史上著名的大才女,她所想出来的办法肯定比他这个不谙世道的武夫要强,于是虚心请教她的建议。
蔡琰的意思是她可以从事教学或者一些协助的工作,但不太想过于抛头露面。她可以与董白交流、谈论典故,也可以帮忙代写书信文章。
童远听了之后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可以让董白稍微文静一点,而蔡琰可以与他们这边变得更为密切。
他觉得帮忙代写书信文章这一点说不定可以帮到大忙。河东有卫觊、裴缉等人,三辅这边苏则主要忙于人才和并州事务,张既也并非以文墨出彩。
如果有大才女蔡琰出手,那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他又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搞一个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制作竹简和纸质书,初始资金由董家提供,具体由蔡琰主持。另外可以从夏阳等地挑选几名支持新西凉军,又擅于写字的女学徒,跟随蔡琰撰写书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