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技巧蕴含大智慧(3/4)
所以,夏阳过来的多是士族、豪强和大户,小农要是来人,也是家里背得动粮食的老人,过来之后在夏阳那边的市场也竞争不过那些大户。
而屯田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民屯在张既的管理之下,发动基层吏员的积极性,以屯、队为单位,组织人手到市场里售卖,避免了春耕受到影响。
一队是二十户人,一屯有足足百户,各单位自发的按照各家意愿,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有的是各队轮流去卖钱,还有的直接换过来牲畜和工具。
多数屯民都大赚了一笔,连最胆小谨慎的人都通过这次赚了几个月的钱。毕竟渭阳君和郃阳侯下个月还继续给他们分那高标准的配给呢。
比如,有一屯一开始号召众人拿出一些粮食,由屯里去卖。各家不敢冒险,只各出了二三十斤左右。屯里去卖立刻赚了一大笔,把各家惊喜得赶紧把余粮挤了出来,最后搞了整整三辆牛车去卖。换回来两头牛、十余件农具、百斤布匹和大批五铢钱。
毕竟难民原先是三辅的百姓,缺少的是安心耕种的环境,再穷也能以物换物,过这一段兵灾的日子。手里面要是实在没东西了,那就参与光复并州啊。不远处的上郡的大把土地,在朝他们招手呢。
要是有人聚众破坏规矩,原西凉军、白波军精锐的军屯分分钟教做人。结果,一切都在设定好的秩序中推进,该加入的加入,该买粮的买粮,生路只要给出来了,没人会愿意作乱。
可是例如夏阳县令就稍有疑问?既然新西凉军粮仓里粮食非常充足,那为什么不组织军屯,直接去贩卖呢?
自己的仓储和百姓,粮食都充足,为什么组织百姓去卖,而童远有钱却不去赚?难道圣母附身了吗?
当然不是了,而且这件“小事”里,蕴藏着大智慧。
童远如果去卖了粮食,换回牲畜、工具与钱财,要不要给屯民和百姓呢?
不给,百姓认为你赚钱不给他们好处,把他们生财的途径抢走了。
给,你的百姓、屯民高兴了。可是难民还是会抱怨,是童远将他们的财产拿走分给了别人,后面参与光复并州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会大幅降低。
由屯民、百姓来卖粮赚钱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赚了这个钱很高兴,还会认为童远分给他们的粮食非常珍贵。毕竟与洛水对岸一对比,印象会很深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