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52(2/2)
三十两银子,对于大户人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庄户人家,却是笔大收入。
小猪羔买回来,有大梁子媳妇喂,并不用连守信和张氏操太多的心,张氏就找了个破篮子在里面铺了干草和棉絮,在上房东屋的炕梢弄了一个窝,又抓了一只抱窝的母鸡进屋。
“娘,你咋把它抱屋里来了。”连蔓儿看见张氏手里打蔫的母鸡,就问张氏。
“鸡抱窝孵蛋,不能冷着。不抱屋来,在外面,这鸡也孵不出来啊。”张氏放下母鸡,就提了一篮子鸡蛋,往炕上坐了。
“那放前院厨房里,要不放铺子那屋里不也行吗,干啥非得弄这屋里来?”连蔓儿就道。
“搁别的屋我不能常看着,我不放心。再说,别的屋,也没这个屋暖和。要不是知道你嫌埋汰,就搁你那屋里了。你和你姐那屋里最暖和。”张氏就举起一个鸡蛋,眯起眼睛冲着阳光打量。
听张氏这么说,连蔓儿就不吱声了。
“你别看着它这样,抱窝的鸡不吃不喝,一点也不埋汰。”张氏继续挑拣着鸡蛋。
连蔓儿就爬上炕,在张氏身边坐了。
“娘,你这是干啥那?”连蔓儿问张氏。
“挑孵鸡的鸡蛋。”张氏就拿了两个鸡蛋,让连蔓儿对着阳光看,“这个就能孵出小鸡来,这个就不能。”
张氏让连蔓儿看两个鸡蛋蛋黄处的细微差别。
连蔓儿眨眨眼,点点头,表示看明白了。其实她没大看明白,不过心里知道,不是每个健康的鸡蛋都能用来孵鸡的,只有受过精的鸡蛋,才可以。连蔓儿家有公鸡,但也不是每个蛋都合格。
张氏只挑了十个鸡蛋,然后就又提了个篮子上炕,这篮子里面放的都是鹅蛋。每个鹅蛋,都比连蔓儿的手掌还要大。
连蔓儿捧着个滑溜溜的鹅蛋,爱不释手。
“……从小七同学家买的,说都能孵,我再看看。”张氏就又将鹅蛋每一个都对着阳光看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将十个鸡蛋、十个鹅蛋都仔细地放进鸡窝里,又将母鸡抱上去,让它趴好。
“行了。”张氏又让连蔓儿帮忙,在炕梢放了一扇闸板,将鸡窝隐蔽在闸板后,和外面的空间隔开,这才拍拍手道。
母鸡孵蛋期间,不仅要温度适宜,而且最好选用安静、隐蔽的空间,避免母鸡受到惊扰。这样可以保证小鸡的出壳率。
“娘,这些蛋,得啥时候能孵好?”连蔓儿又问张氏。
“正常算要二十一天,也有早两天晚两天的。”张氏就道。
“二十一天,那时候我哥差不多刚考完试。”连蔓儿算了算,就道。
“差不多。”张氏点头。
晌午,五郎和小七从私塾回来,五郎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
“我爷的信。”
*****……………………****
先送上一更,求粉红。
晚上会有二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见信如面
第二更,求粉红。
*************…………………………………………***五郎说着话,就把信放炕上了。
连蔓儿就瞄了一眼,见那封信颇有些厚度,算算日子,应该是在周氏回到太仓之后,还写了找人捎过来的。五郎的前面写了两封信,太仓那边都没有回音,不知道这封信里面,会写些什么。
“五郎,小七,去洗洗手。”连守信并没有急于要看信,现在他更关心两个儿子是不是饿了。“洗完手赶紧吃饭。你爷那信,咱吃晚饭再看。”
“哎。”五郎和小七就都答应着去洗手。
将饭菜都摆上桌,一家人坐下吃饭,连守信和张氏只是向五郎和小七询问了两句在私塾的事,谁也没有提连老爷子的信。
吃过了饭,收拾的停停当当的了,还是五郎先将信拿了起来。
“爹,你自己试着看看不?”五郎就把信递给连守信。
连守信也跟着小七学了些字,不过说到看信,还是有难度的。
虽是如此,连守信听五郎这么说,还是将信接了过去,撕开信封,拿出信纸展开,皱眉看了一会,连守信就又将信递还给五郎。
“我就能看明白,你奶到太仓了。五郎,还是你念,我和你娘我们听听就行了。”连守信道。
五郎就接了信,开始念。
信的开头,连老爷子首先告诉连守信和连守礼,周氏已经于某日顺利地回到太仓,一切安好,让他们两家人放心。
连老爷子每次来信,在信封上写明的收信人都是连守信,而在信里面抬头都是“吾儿守礼、守信”。
所以,每次接到连老爷子的信,连守信都会通知连守礼一家。现在连守礼不在。有赵氏和连叶儿在,到时候也会将信的内容转达给连守礼。
接下来,连老爷子又在信里说,他自去年年底,身子就不大好,为了不让在三十里营子的两个儿子担心。所以一直没有写信告诉他们。
连蔓儿听到这,心里暗想,这应该是连老爷子在委婉地解释,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复那两封信吧。老人病了。那所有的事情自然都要靠后,而不给他们写信,更是为了他们考虑,不让他们担心。这样,他们不仅没有理由责怪老人,反而要感念老人为儿孙们着想。
连老爷子一贯有这个“巧”,连蔓儿早有准备。她更感兴趣的是,对于英子和平嫂事件,连老爷子会怎样解释。或许,他会避而不谈?
事实证明,连老爷子并没有回避这两个话题,接下来的信里,他做出了解释。
首先是英子的事。连老爷子承认,连守仁纳英子为妾,确有其事。并且说。这件事,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而造成这个失误的,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