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561(1/3)
。
但在涉及到中新关系时,这些人的态度是非常坚定的,那就是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了东南亚的安全,作为东南亚的一个“有担当”的国家,新加坡将坚定地致力于消除中国的威胁。当然,不同的人在作出这样的表述时,态度是有所不同的,陈天和林振华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人家不至于把话说得那么难听,但这二位又岂是听不出潜台词的人呢?
林振华在出发前嘴上说只是陪陈天来逛逛,并不负责解决问题。但到了现场,他还是忍不住想找些什么办法来破开眼前的困局。他是一个企业家,能够想到的办法,不外乎用钱去开路,但在经过了若干次尝试之后,他再次深刻地理解到了:新加坡毕竟不是圣戈加群岛,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加坡是一个富裕国家,别说林振华能够拿出来的那点钱,就算是集中整个中国的力量,也很难让新加坡人心动。
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林振华找到了当地那些fǎn • huá立场最坚定的学者,试图通过提供学术资助的方法来让他们改口。但这些学者都坚决地表示:他们是不会为这一点点钱而折腰的!
这句话其中可是颇有奥妙的,这些学者不会为一点点钱而折腰,但如果钱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他们倒也不会拒绝微微地欠欠身子。所谓习得文武艺,卖予帝王家,学者的学术观点同样是要待价而沽的,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这并不奇怪。林振华找人询了一下足以让这些学者们卖艺兼卖身的底价,得到的回答是一流学者起码要百万美元起,二三流的学者也要几十万。
此外,新加坡这个地方学者还真不少,不单是搞经济学、政治学的学者会唧唧歪歪说话,连那些搞理工科的学者也时不时出来在公众面前装装大尾巴狼,贬低一下中国,以博取一个“良知学者”的名头。
林振华粗粗一算,要想摆平这一干学者,让他们替中国说说好话,起码要花出去好几千万。这个数字对于中国来说,倒也不算大,企业需要有公关费用支出,国家同样也有公关费用支出,拿几千万砸一个正面形象出来,也不算亏本。
但是,林振华也罢,陈天也罢,都无意于做出这个选择。摆平一干学者,仅仅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小部分,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仇怨,本质上是地区主导权之争,只要新加坡民众内心的优越感没有消除,这种争执就不可能平息,这与圣戈加群岛的民众迫切希望获得中国的帮助是完全不同的。
吴维琨说得对,这是一个谁也无法破解的死局。
“我已经尽力了,这件事本来也不是我们搞企业的人能够插手的,还是你们政府官员去操心吧。”林振华半躺在五星级酒店客房的大沙发上,懒洋洋地对陈天说道。他有一种挫败感,虽然这件事的确与他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陈天正坐在一张单人沙发看着这些天搜集到的资料,听到林振华的话,他抬起头来,笑着说道:“怎么,咱们无所不能的林总,也碰到难啃的骨头了?”
林振华道:“我想过了,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矛盾,与中日之间的矛盾有些类似之处。日本强大了,必然就要遏制中国,或者找机会侵略中国。新加坡国家小,不可能侵略中国,但它至少可以做到给中国添点麻烦,让中国无法顺利地崛起。”
陈天道:“你这个类比,倒也有几分道理。那依你之见,中日关系也是死结,无法破解了?”
“这倒不是。”林振华道,“我一向认为,中日关系还是有办法改善的。”
“哦?”陈天有些意外。以他的了解,在中国民间,对中日关系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过去的事情已经结束,中日之间没有什么仇怨,林振华显然不属于这一类人。第二种观点就是认为中日之间是不死不休的世仇,是根本无法和睦相处。看林振华刚才的话,他似乎有第三种观点,那就是认为中日之间有仇怨,但这种仇怨却是有办法解决的。
“说说看,你觉得中日关系应当如何改善?”陈天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