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84(2/2)
“没问题,我已经写好了一个报告,你带给张部长吧。”林振华说着,把自己写的一份计划书递给了刘向海。刘向海粗略了翻了翻,不禁咂舌叹道:“小林,你的心也太大了,照你这个计划,是想把前苏联的家底一扫而尽啊。不行不行,你这个想法太大了,总部领导是不会同意的。”
也难怪刘向海会觉得害怕,在林振华的这份计划里,建议国家组织一个庞大的猎头团队,前往俄罗斯的所有研究所、高校,网罗所有有价值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此外,还建议以民间的方式,到俄罗斯的各家大型工厂,去招聘高级技工。鉴于俄罗斯正在大规模地裁撤前苏联的军队,在这份报告中还提出了择机收购前苏联军队中的重型装备,包括瓦良格号航母、光荣级巡洋舰、台风级核潜艇、逆火战略轰炸机……
“嘿嘿,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嘛。”林振华得意地说道,“老刘,你也得转变一下观念了。苏联解体,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想再有这样的机会,就只能等着美国解体了。这个时候不狠捞一笔,以后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刘院长,振华的这个计划,也只是一个设想而已。有些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只是有备无患的意思吧。咱们如果不先把事情考虑周全,到了俄罗斯,恐怕就来不及琢磨了。”陈天在一旁敲着边鼓。林振华的这份报告,是陈天帮着一块捣鼓出来的,他已经往安全部的领导那里送过一份了。
刘向海的激情也被林振华和陈天二人煽乎起来了,他郑重地把这份报告塞进自己的包里,说道:“好吧,那我就陪着你们两个小年轻发一次疯吧。好家伙,直接收购苏联的航母、巡洋舰、核潜艇,如果真能够成功,咱们的实力可就一下子跃上好几个台阶了。小林,我可跟你说,到时候如果真的有机会买这些东西,你们这些企业可得帮忙掏钱。”
“不会吧,老刘,你们堂堂军方,难道连这点小钱都拿不出来?”林振华叫苦道。
“小钱?”刘向海一瞪眼,“这些东西,没有几百个亿恐怕拿不下来吧?咱们一年军费才多少钱?”
“发行国债吧。”林振华建议道,“跟军委提个建议,就叫做抢救苏联资源特别公债,我个人先认购200万。”
陈天微微笑道:“得了,振华,别贫了,你让刘院长赶紧去汇报吧。咱们手上还有事情呢。要去俄罗斯,咱们得琢磨一下,以什么样的名义去,带哪些人去。还有,要不要和俄罗斯的官方打交道。”
“好,你们商量着,我现在就去见张部长。”刘向海说道。
第440章双引工程
俄罗斯北方重镇圣彼得堡,鲨鱼设计院。
这是前苏联最著名的海军舰船设计院之一,整个院子占地约摸1000余亩,里面有十几幢敦厚的苏式大楼以及几十幢小巧的三层小洋楼。大院里的道路横平竖直,两边种着高大的乔木,一根根路灯杆都是用铸铁制成的,透着一种俄罗斯特有的粗犷气质。走在这个院子里,让人时时能够体味到一种威武霸气的感觉。
“苏联……不,应当说是前苏联,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是由这里设计的,这个院子里集中了全苏联最优秀的舰艇设计师,还有搞推进器的、搞雷达的、搞武器系统的,可以说是精英荟萃啊。这么说吧,这里随便一个看上去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可能都是名字列在cia重点关注名单前几页上的苏联功勋科学家。”
刘向海带着林振华、陈天二人一边顺着道路向前走,一边如数家珍地向两个年轻人介绍着。
“老刘,你当年在苏联学习,就是住在这个院子里吗?”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刘向海摇摇头道:“我哪有这个资格。不过,我的导师萨维耶夫院士就是住在这里,我经常到他家里来请教问题,所以对这里比较熟悉。当然,我那时候来这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前来打牙祭的,我的师母烤的俄式小面包非常好吃,每次我都能够吃掉一小箩筐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向海的脸上露出一些温馨的笑意,每个人的心里都存着一些最温暖的回忆,在苏联学习的这段日子,对于刘向海来说,应当算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吧。
林振华看着刘向海脸上的笑容,不怀好意地问道:“老刘,我怎么觉得你的笑容很暧昧啊?老实承认,当时一同到萨维耶夫老师家里去的,是不是还有一位身材苗条的俄罗斯姑娘?”
“你这个小林,瞎想什么呢?”刘向海斥道,说完,他自己也笑了起来,说道:“要说起来吧,经常到萨维耶夫老师家里吃饭的,也的确有一位漂亮姑娘,叫做柳莎。不过,她是我的苏联同学图奇诺夫的女朋友。当时萨维耶夫老师带了三个得意弟子,我算是一个,图奇诺夫也是一个,还有一位叫谢尔盖。最终,我是一事无成,而图奇诺夫和谢尔盖都是苏联最优秀的航母设计师了。”
“老刘,我相信,你也会是中国最优秀的航母设计师的。”林振华说道。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天插话道:“咱们这趟来鲨鱼设计院,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图奇诺夫和谢尔盖这两个人,如果能够把他们两个引进到中国去,咱们的‘双引工程’就算是开门红了。”
“双引工程”的全称是“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这是当时中央在全面审视了苏联解体后的形势之后所提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双引工程的目标,就是针对苏联解体之后技术和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大量地从俄罗斯引入前苏联时代积累下来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双引工程的思路,来自于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林振华的建议也是其中之一。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得失利弊之后,中央果断拍板,指示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惜代价地获取前苏联的这些宝贵遗产。作为中央的文件,措辞方面当然不能像林振华那样嚣张,所以才有了“引进”这样一个温柔的说法。
拿到中央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