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83(3/4)
客观地说,汉华重工收购尼宏重工的过程,在所有的海外并购之中,还算是比较顺利的。由于整个日本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时期,政府对于有外国企业愿意接手国内濒临破产的企业,还是非常支持的,在许多方面都大开绿灯,减少了汉华重工与政府之间的摩擦。在工人方面,由于担心工厂破产之后失去工作,许多工人也都选择了合作的态度,没有像其他的并购案那样出现工厂强烈抵制的现象。
饶是如此,整个消化尼宏重工的过程,前前后后也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林振华、项哲、方延武等人频繁地穿梭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光是机票钱就花了几百万。这些钱相对于收购尼宏重工的投入来说,就算不上什么大钱了,倒是这些高管们精力上的付出,反而比经济上的成本要大得多。
为了让老领导们开开洋荤,林振华还专门把已经退休的谢春艳、朱铁军、陈伟国、梁广平等人组织起来,编了一个顾问团,到日本去视察了一番,这也算是他为老人们谋的一项福利了。
进入92年的夏季,对尼宏重工的重组工作基本告于结束了。福井和鹤冈的工厂已经重新开工,尼宏研究院也拿出了不少全新的设计,使得汉华化工设备公司的产品线一下子延伸到了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钱景”无限广阔。
左治义雄与褚红阳、舒曼等人由敌人变成了队友,继续扫荡全球市场。他在化工设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国际贸易规则方面,都堪称是褚红阳等人的老师。褚红阳的营销团队在得到左治义雄等日本营销人员的加盟之后,营销能力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
1991年底,在苏联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绘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被降下了,一面红蓝白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升上了旗杆。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解体,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苏联的解体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长期饱受苏联军事威胁的欧洲终于缓过一口气来,各国政要在喝完庆贺胜利的香槟酒之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苏联已经没有了,那么欧洲还需要美国的庇护吗?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欧洲加速了此前已经展开的一体化进程。两年后,一个旨在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分庭抗礼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了。
苏联解体结束了二战之后美苏争霸的格局,解体后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无力与美国抗衡,不得不放弃了在全球各地的势力范围。一时间,不少前苏联的仆从国成了没娘的孩子,欧美列强的势力以及本国反对势力纷纷发难,引发了不少政治动荡。
美国是在苏联解体事件中得益最多的。苏联的解体,使世界由两强格局变成了美国的一家独大,美国坐稳了世界老大的地位,开始想收拾谁就能收拾谁,想对谁指手划脚,别人就只能乖乖地听着。这样一种独孤求败的状态,使美国开始了十几年张扬跋扈的时期,把全球各个利益集团都得罪了个遍,同时也积累下了十几万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如果100年后有人要写今天的世界史,恐怕要把苏联解体算作美国衰退的起点。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苏联的崩溃使中国减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得以腾出手来搞经济建设。但另一方面,由于苏联的崩溃,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原来东西方对峙的主战场由美苏之间,转移到中美之间,中国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假想敌。
苏联的解体是突如其来的,不但令它的邻国措手不及,即使在苏联国内,也是一片混乱。在真实的历史上,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国民经济遭遇了长达10年的衰退,到2000年时,gdp总量只相当于苏联解体前的二分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