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58(2/2)
“唉,你就是个令狐冲,性格太犹豫了。如果早一点把岳不群给宰了,自己当华山掌门,哪至于有后面那么多麻烦事?”项哲嘟囔道。
“好,现在请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振华同志到前面来,代表项目总承包方,与石油总公司签订包总承包协议!”主持大会的顾嘉骅宣布了会议的最后一个程序。
西服革履、打扮得人模狗样的林振华带着一脸人畜无害的微笑,走到台前,向众人微微鞠了一躬,然后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走到签约桌前,与石油总公司以及江苏省经委的领导分别在一式几份的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已经荣升公司办公室主任的毕敏跟在林振华的身后,负责在协议上盖上汉华重工的公章。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同行,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大家的见证下,代表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与石油总公司、江苏省经委签署了江北石化45万吨乙烯改造项目的协议。我们相信,有中央各部委以及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位同行的通力协作,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一重要项目,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林振华对着众人发表了自己的签约感言,早有事先安排好的人员在会场四周点燃了鞭炮,参会的人员们也开始热烈地鼓掌。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官员纷纷走上前去,与林振华亲切握手,深切嘱咐。至于嘱咐的那些内容,基本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这就不必细说了。
签约仪式兼誓师大会结束之后,官员们都纷纷离场了,各厂的代表则迅速地围了上来。项哲带着一干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开始接替林振华,与各厂分别签署分包协议,一个以大乙烯为纽带的石油化工装备联盟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409章姓资姓社
南部经济导刊的总编辑唐笛这一段有些郁闷,中国整体政治气候的变化,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现在迫切需要做出一些举动来挽救报纸的命运了。
南部经济导刊原来是一家大报的副刊,80年代中期,唐笛带着几名据称是“有良知”的记者和编辑共同承包了这个副刊,并将其改名为南部经济导刊,简称叫南导。创刊之初,唐笛对于这张报纸的定位是传播改革思想的平台,当然,对于什么是改革思想,什么是保守思想,这个定义是由他掌握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南部经济导刊因敢于说话、敢于揭黑而逐渐出名,并逐渐成为某一个思想派别的旗帜。在这一次的fēng • bō中,南部经济导刊发表了许多激进的文章,结果在fēng • bō过后,遭到了省委宣传部的点名批评。如果不是因为宣传部长与唐笛私交不错,网开一面没有深入追究,恐怕南部经济导刊此时已经关张大吉了。
虽然躲过了关门的危险,但报纸的销量和影响力都大受挫折,原来许多企业都排着长队要在南部经济导刊上做广告,现在广告业务员跑出去挥泪大甩卖都没人捧场了。究其原因,在于原来南部经济导刊的卖点是它的激进,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现在报纸不敢再说原来那些话了,自然也就没人愿意看了。一份没人看的报纸,还能指望吸引到广告吗?
不行,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目前的现状,报纸必须要抢眼球,要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张报纸上来,唐笛对自己说道。
在过去,对于南导来说,抢眼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找到一条新闻线索,正说反说,都能够说出一些道道来,都能够忽悠得一帮读者情绪激动。比如说,记者在街上看到狗咬人了,就可以写一篇报道:《恶狗成患,拷问市容管理部门为何缺位》。反过来,如果看到的新闻是人咬了狗,同样可以写一篇报道:《义犬受虐,呼唤重塑人类良知》。
玩这种语言技巧,对于南导的记者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而在那些年月里,大家最喜欢看的,也就是这样的标题。
然而,现在的风向变了,要再像过去那样对社会现象横加指责,很容易就会过线。宣传部长已经严厉地警告过他,如果再出现过线的事情,报社的负责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看风向,这是作为一名总编最重要的素质。唐笛在此前要求记者们大量曝光黑幕,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口号是鼓励思想解放,媒体上的风向则是越出位就越显得有思想。但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fēng • bō刚过,全国上下对于西方思潮采取的是严防死守的态度,有些过去很时髦的言论,放到现在就非常敏感了,唐笛可不想去犯这个忌讳。
那么,现在的风向到底是什么呢?唐笛拿着一大堆中央级的报纸反复地看着,用他的灵敏的鼻子嗅着其中的味道。
“小张,你把新闻部的罗姝给我找来。”唐笛终于抬起了头,对自己的秘书喊道。
秘书应声而去,不一会,新闻部年轻的女记者罗姝来到了唐笛的办公室。
“唐总,您找我?”罗姝怯生生地问道。
“小罗,我记得前年你曾经在江南省采访过一家被外资收购的国营企业,你当时还写了一个通讯稿,你还有印象吗?”唐笛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也是南导的工作风格,大家相互之间是不需要客套的。
罗姝脸上现出几分尴尬的神色,讷讷地说道:“唐总,是有这么回事。我采访的那家企业,叫做江南实华电器厂,收购它的,是美国的三和公司以及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我当时没有经验,回来以后写了一篇偏颇的报道,受到了您和其他领导的批评。”
罗姝的难为情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当初在江实电采访,听了孙翔云给她介绍的情况,义愤之下,便写了一篇报道,质疑外资收购国有企业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同时还揭露说,汉华重工参与这次收购活动的原因,在于其常务副总经理林振华与美国三和公司的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