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53(1/2)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啊。”蒋武元瞪大了眼睛,喃喃地说道,“林经理,我现在终于相信了,你真是做大事业的人。弄这些资料,怎么也得上亿的资金了吧?”
“呃……呵呵,呵呵,其实也到不了上亿,比这个数字稍微少一点吧。”林振华口是心非地答道。弄这些资料,他花的钱也就是比买废纸稍多一些,废纸一斤得五分钱,一吨嘛,合100块钱。不过,他还是乐意让蒋武元保持一点敬畏感,如果让他知道眼前这些珍贵的资料才合几百块钱,恐怕当场就要掏出钱来强买强卖了。
“林经理,如果你的那些资料能够借给我们参考一下,我想,搞出低温钢板应该不成问题。有了钢板,剩下的就是焊接工艺问题了……”蒋武元说道。
“关于低温的焊接工艺,我们那里也有一些资料。我们知道,苏联是很冷的地方,冬季的气温可以低到零下40度,所以,对于能够在零下40度条件下工作的设备的焊接工艺问题,他们研究得还是比较透彻的。”林振华说道。
蒋武元道:“真是太好了!如果有资料保证,我们只要向厂里申请少量的实验经费,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乙烯球罐的主要技术问题了。”
“这么说,蒋处长同意和我们合作罗?”林振华问道。
“当然同意!”蒋武元道,“不过,还有一点程序上的问题,这件事我不能做主,需要由厂里来决定。这样吧,林经理,咱们现在就到行政楼去找厂长。如果厂长不答应,我就不干了,我辞职,上你们汉华重工去!”
第403章唯马首是瞻
按常理来说,汉华重工要拉北方石油机械厂合作,应当是先找厂长谈,然后再联络生产处、技术处等相关处室。但林振华却走了一个相反的流程,他先找到了蒋武元,用资料和可预见的成绩来打动他,然后再通过他去与厂方接触。
林振华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担心北方石油机械厂的厂方根本就没兴趣与他合作,他如果直接找到门上去,说不定就会吃个闭门羹。而要说动蒋武元是非常容易的,林振华还有一个大杀器没有使出来,那就是贺诚山的亲笔信。
在从实验楼前往行政楼的路上,林振华把贺诚山的信拿出来,交给了蒋武元。蒋武元展信一看,不由得又是感慨了一番:“原来贺老到你们那里去了,他可是搞低温材料的权威啊。不过他搞的是乙烯三机的低温钢,和我们这个乙烯球罐的低温钢还不太一样。当年搞11万吨乙烯攻关的时候,我曾经向他请教过不少问题的。”
林振华道:“这一次,就是贺老和我们汉华重工的韦东齐处长联合向我推荐了你,说你在这方面是专家。”
“这个我倒是可以吹牛,在咱们国内,搞乙烯球罐方面,比我强的人非常有限。”蒋武元说道。
“呵呵,不是有限,而是没有。”林振华替他把大话说出来了。其实这话也不算是大话了,国内曾经设计和制造过一些小型的乙烯球罐,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出自于蒋武元之手,说他在这方面是最权威的专家,并不夸张。
两个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已经来到了行政楼。许敏霞和何岚跟在他们身边,这一会工夫也已经聊得很熟悉了。
“黄厂长,你有时间吗?”蒋武元推开厂长黄庆余的办公室门,探头进去问道。
“老蒋,怎么,你还有事吗?”黄庆余坐在办公桌前,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来,看着蒋武元问道。
蒋武元道:“黄厂长,有好事,江南省汉华重工集团的人过来了,他们想邀我们一起搞45万吨乙烯呢,分配给咱们的事情是1500立方的乙烯球罐。”
“汉华重工?哦,就是那个接收了30万吨乙烯资料的厂子吧?”黄庆余微微愣了一下,就想起来了。他毕竟是搞管理的,对于业内的风吹草动比较敏感。林振华与石油部之间的交易,他是听人说起过的,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蒋武元道:“没错,就是他们。来的还是他们的副总经理,就是那个林振华。”
“他亲自来了?”黄庆余皱了皱眉头,随即便换了一副热情的表情,说道:“他在哪呢,快请他进来吧。”
林振华从蒋武元的身后走了出来,来到黄庆余的办公桌前,伸出手说道:“黄厂长,不好意思,我是个不速之客啊。”
黄庆余连忙站起来,一边与林振华握手,一边笑容可掬地说道:“林经理!我对你是久仰大名啊。你力挫alk集团,逼着他们同意向中国转让30万吨乙烯的资料,这个事迹我在总公司那边已经听几个领导都讲过了。大家都夸你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黄厂长过奖了。”林振华摆摆手道,黄庆余这样夸他,给他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平白无故献殷勤,这可是非奸即盗啊。
“这样吧,咱们到会议室谈。”黄庆余招呼道。
一行人来到了会议室,分宾主坐下。林振华和何岚坐在一边,黄庆余、蒋武元、许敏霞坐在另一边。就有服务员给大家倒水的这么一会工夫,会议室里陆陆续续又进来了几个人,黄庆余给林振华他们介绍着,分别是管生产的副厂长、生产处长、销售处长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