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80(2/2)
“你们两个都是学理工科的,你们懂什么呀。”何岚不屑地说道。要论搞经营,何岚对林振华还是挺佩服的,因为她多次听父亲说起过林振华如何白手起家,创立起了现在的汉华重工。但对于经济理论或者宏观经济,何岚总觉得林振华懂得不够多,毕竟他只是一个初中生,而且还是个工人。
掌声渐渐平息下来,于建微笑着走上了讲台,与众人寒暄几句之后,便开始讲起他的全球大循环理论了:“全球大循环,就是把整个地球当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每一个国家呢,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这叫作产业分工,早在17世纪的时候,亚当-斯密就曾经指出了分工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以前,甚至在改革开放的前期,我国经济理论界的观点,还停留在闭关锁国的思想下,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什么都要自我配套,自我循环。而与我国相反,香港、tái • wān、南朝鲜、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却抓住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勇敢地参与到全球大循环中去,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说到这里,于建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产业链的示意图,然后说道:
“大家来看,这是一个全球的产业链。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市场,而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没有技术,也没有市场,只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四小龙扬长避短,它们从发达国家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在本国和本地区进行加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把原材料加工成为成品之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获得其中的加工差价。
这样一来,亚洲四小龙是中间的加工环节,前面是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环节,后面是市场环节,就构成了一个完全的产业链条。加入了这个产业链条,你就能够保证自己生产的连续性,而且能够获得全球各国的承认,因为你的经济与他们的经济已经完全成为一体了。”
在说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后,于建又把话题引回了中国: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困难也很大。我们的许多企业,原材料紧张,无法保证生产。比如说吧,我们国家的很多电冰箱厂,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因为缺乏压缩机,生产能力就无法发挥出来。
为什么会缺乏压缩机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经济管理上还过于保守。事实上,在欧美市场上,有大量的压缩机供应商。我们应当取消进口配额的限制,从欧美国家敞开进口压缩机,在国内组装成电冰箱之后,再卖到国外去,搞来料加工,大进大出。这样一来,国内的生产潜力就得到了发挥,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不出几年,我们就能够像亚洲四小龙一样,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0美元以上,进入小康社会。”
“哗……”掌声再次响了起来,大家都被于建描述的美好图景打动了。
第322章黄冈师兄
“好了,感谢于教授给我们带了一堂精彩的演讲,下面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同学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于教授请教。”
学生会干部再次走上讲台,一边夸张地谄笑着请于建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一边对着麦克风向满教室的学生们说道。
“小华哥,你和我爸不是总在背后嘀咕于教授吗,现在有机会了,你上去说说吧。”何岚轻轻推着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摇摇头道:“我可不是学经济学的,他说的这些,我听不懂,我只知道,他说的不对。”
“你就是嘴硬。”何岚道,“人家于教授说得多好啊,还有亚洲四小龙,人家都是这样做的,咱们凭什么不能这样做啊?”
林振华道:“亚洲四小龙可以这样做,但我们不行,我们是大国,大国和小国的发展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你去说呀。”何岚鼓动着。她的心理也是非常矛盾的,她一方面希望于建的讲座能够让林振华服气,从而让林振华对经济理论有所敬畏;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林振华真的能够有什么理论驳倒于建,从而出一出风头。
林振华的确是拉着于建辩论一番,但他对于自己的经济学底子是非常了解的,那就是几近于零。他脑子里有不少想法,但这些想法很难用经济学的概念表述出来。此外,他还有一些证据是来自于后世的实践,现在如果说出来,恐怕只会让人笑话。想到此,他便拒绝了何岚的怂恿,安然地坐在座位上,等着讲座结束。
这个时候,已经有几位学生举手提出了一些问题,于建三言两语就给出了回答,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学生会干部满脸兴奋,大声地鼓动着:“太好了,哪位同学还有问题的,不要错过这个向于教授请教的机会啊!”
“我有一个问题!”
在教室中间的一个座位上,站起来一位清秀的男生,举着手向学生会干部示意。
“老规矩,你报一下你的姓名,专业,年级。”学生会干部指着那男生说道。
那男生淡淡地一笑,说道:“我是86级工业经济系的,至于我的姓名嘛……我叫黄冈。”
学生会干部道:“好,欢迎黄冈同学,你有什么问题要向于教授请教的。”
黄冈说道:“我认为,于教授的全球大循环理论,完全混淆了一个大国和亚洲四小龙这样的小经济体之间的区别,这个理论对于亚洲四小龙也许是适用的,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个理论完全是不现实的!”
“轰!”
此言一出,整个教室便炸了锅了,一些人纷纷扭头去看是谁如此狂妄,而有一些认识黄冈的人,则开始向左右邻座的学生大谈此人的轶事,讲台上的学生会干部脸色顿时变成了酱紫色,几乎就要暴走了。
在当年的校园里,学生站起来质疑教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在以往的讲座中,也有学生站起来向权威发难的情况。不过,于建可是中央领导看重的专家,各家媒体上都在传播他的全球大循环理论,黄冈这样一位刚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居然敢称于建的理论为完全不现实,简直就是在故意砸场子,拆学生会的台了。
“黄冈同学,请你不要耸人听闻。你说于教授的理论是异想天开,试问,你有理论支持吗?如果你说不出你的理论依据,那么请你就刚才的言论,向全校同学道歉,因为你败坏了我们人大学子的名誉!”
人民大学不愧被称为第二党校啊,学生会干部这一番话,说得义正辞严,滴水不漏,就算写到党代会决议里去,也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