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08(1/2)
出来向林振华报告。
“小林,你看到那几个苏联人没有?”卫景文小声问道。
“看到了,怎么,他们要买什么设备?”林振华不经意地问道。他刚才的确注意到了有苏联人到展区来,不过并没有多想什么。
“他们在打听做复杂曲面加工的设备。”卫景文说道。
林振华也不由得心中一凛:“复杂曲面加工?他们是干什么的?”
卫景文道:“我很怀疑他们和刘所长是同行,他们问的问题,和我们上次搞那个仿五轴加工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
林振华有些诧异:“他们怎么会向我们来了解复杂曲面加工技术呢?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苏联的机械加工能力都不比我们差啊。”
这里有一个情况是林振华所不了解的。苏联的重工业水平总体来说是很强的,但在某些方面还有短腿,尤其是精加工方面,存在着不少瓶颈。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水平,苏联曾经尝试着要从西方获得一些高精度机床,并且因此还闹出了一起所谓东芝事件。
苏联通过秘密交易从东芝公司获得了几台五轴机床,并没有完全解决军工系统在机械加工方面面临的难题,而要从西方国家获得更多的装备,难度又非常大。在这个时候,上海的间谍传回来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军方有一艘潜艇正在进行海试,潜艇的噪音低到了90分贝以下,也就是低于海洋的背景噪音了。苏联军工部门由此分析,中国人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解决了螺旋桨的复杂曲面加工难题。
这次法兰克福装备展,苏联方面派来了两名军工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他们工作的,是苏联克格勃在西欧的负责人皮尤津。他们本来的目的是在装备展上与西方装备商接洽,看看能不能再钻钻空子,弄到一些高级机床。谁知,转悠了几天也未能得手,西方那些厂商都严格地执行着巴统的限运政策,拒绝向苏联提供先进装备。
在路过中国展团的展区时,皮尤津想起了间谍带回来的情报,便带着两名技术人员走了进来。他并没有打算从中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装备,但他想探一探中国人的口风,了解一下中国人到底掌握了什么样的技术,以至于能够解决潜艇螺旋桨的加工难题。
“小林,你去见见他们吧。”卫景文说道,“我不知道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
要说起来,卫景文的岁数比林振华大了一倍都不止,可是在涉及到这种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卫景文就完全是一个小学生了。林振华虽然年轻,但有着后世带来的历史阅历,见识反而比卫景文更多一些。
林振华随着卫景文来到苏联人面前,卫景文向苏联人介绍道:“各位,这是我们汉华重工集团的副总经理林振华先生,你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想请他来答复你们。”
林振华的目光从几名苏联人的脸上掠过,当他看到皮尤津时,不由得心念一动,此人的形象,林振华实在是太熟悉了,鹰钩鼻子,隼一般的目光,还有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后世的林振华在电视上见过他岂止一次两次。
“请问先生,您怎么称呼?”林振华问道。
“我叫皮尤津。”皮尤津答道,他此时的名气并没有后世那样响亮,因此也没有意识到需要隐姓埋名。
果然是他,林振华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这位日后的风云人物。就是他,在十几年后,执掌了俄罗斯的大权,用铁一般的手腕整顿俄罗斯的内政外交,让濒临崩溃的俄罗斯又重新振作起来。虽然对于此君的功过有种种评说,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在未来的俄罗斯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无论如何,现在也得接上这条线,林振华在心中暗暗地想道。
“我们都是乌拉尔机械联合体的工程师,我们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非常想和中国同行交流一下。”皮尤津这样说道。
林振华暗自觉得好笑,如果没有穿越者的金手指,他说不定还真会被皮尤津骗过了。这位仁兄不愧是克格勃精英,明明是说瞎话,眼睛里却透着一种让人感动的真诚,林振华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练过传说中的摄心术。
“皮尤津先生,我们非常有兴趣与苏联同行交流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林振华装模作样地说道。
皮尤津自己当然是不懂机械的,他只是起一个牵线的作用而已。他与林振华寒暄几句之后,随他而来的两名苏联技术人员便开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向林振华发问了。他们用英语夹杂着俄语,有些话林振华能够听懂,有些则需要卫景文帮忙翻译。
林振华心里存着戒备,自然知道哪些事当讲,哪些事不当讲。他与两名苏联技术员聊得火热,既让对方相信中国人已经充分掌握了复杂曲面加工的技术,却又无从了解这种技术的细节。越是如此,他们对于林振华的兴趣也就越浓了。
“皮尤津先生,我只是一位工厂的管理人员,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了解得也不多。我想,如果贵企业对于这种技术感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双方可以安排几次工程师之间的交流,你看如何?”林振华把对方的胃口钓得差不多之后,向皮尤津发出了邀请。
皮尤津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我们对此非常有兴趣。”
双方互相留下联系方法之后,皮尤津带着两名技术人员离开了,那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还在用俄语热烈地互相交流着什么,看起来他们的情绪已经完全被林振华刚才的讲述所调动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