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83(2/3)
韦东齐摇摇头道:“谁也不知道她想什么,别人去了机关,都挺高兴的。就是她,好像一肚子不情愿的样子。原来烧电焊的时候,她虽然也不太说话,但让人觉得有活力。这一年多来,觉得她好像一下子变老了一样,人还是那个人,就是没神气了。”
“韦科长,像小沈这样的转岗的工人,在你们厂很多吗?”林振华问道。
“挺多的。”韦东齐答道,刚说完,他就明白过了林振华的意思,便笑着说道:“林经理,你可别想打他们的主意。我们的工人这么多年都在这厂子里工作,厂子就是他们的家。你想撬墙脚,恐怕很难。”
林振华笑笑,说道:“韦科长说到哪去了,我哪敢撬咱们石化机的墙角啊。我只是觉得有些工人身上的技术实在是浪费了。流水线上这些话,找几个农民工也能做,让这些七级八级的技工去做,不是可惜了吗?”
“工人嘛,做什么不是做。”韦东齐摇摇头道,“我当年还是学化工设备的大学生呢,现在呢,不也改行设计冰箱把手了?”
“冰箱把手?”范世斌大惑不解。
“对啊,就是冰箱门上的那个把手,老范,你可别小看这一个把手,学问大得很呢。我们厂长的要求是,要美观、实用、结实、符合世界潮流,体现欧式风格。我长了这一把岁数,还不知道啥叫欧式风格呢。”韦东齐自我揶揄地说道。
“前一段时间,你不是说你在搞压缩机吗?”范世斌意味深长地问道。
“搞什么压缩机?”韦东齐牢骚满腹,“压缩机的原理在我看来,就是小学生的算术题,我闭着眼睛都能把图纸画出来。可是工艺解决不了,怎么办?我们原来做化工设备,都是大机器,尺寸差一点点没关系。冰箱压缩机就那么一点,零件尺寸的精度要求比我们现在的设备高得多。光是加工过程中的测量问题,我们厂就解决不了。人家有什么气动量仪、粗糙度仪、测微仪、圆度仪、三坐标测量仪,我们什么都没有。我提出一个精度要求,让我们金工车间的工人拿巴掌去量吗?”
范世斌向林振华递过去一个眼神,林振华迟疑了一下,问道:“韦科长,听你这个意思,如果这些东西都能给你解决,你肯定能把压缩机造出来?”
“我觉得没问题。”韦东齐说道,“这些天,压缩机的资料我也看了一些,大多数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要求,现在都已经是公开的知识了。难度主要还是在设备方面。我听说,上海正在跟日本三菱谈判,打算引进一条压缩机生产线。还有另外一家航天部门的厂子,准备从西德引进一条线。他们主要解决的都是设备方面的问题。”
“嗯,看来韦科长真是压缩机方面的专家啊。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多向你请教。”林振华点点头说道。
“怎么,你们汉华厂想做压缩机?”韦东齐敏感地听出了林振华话里的潜台词。
林振华微微一笑:“目前只是一个意向吧,具体做不做,还要看机遇。”
“哦……”韦东齐若有所思地应道。
范世斌看着林振华,嘴张了张,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他不太明白林振华的意思,在这种场合下,也不便于多说什么了。
大家没有再谈这个话题,韦东齐喊来了一台吊车,开始把设备一台一台地吊上汉华厂开来的卡车上。有一台大型剪板机体积和重量都已经超过解放牌卡车的装载范围,林振华未来将会租一辆平板车来装运。
“好了,都装好了,林经理,你签个字吧。”韦东齐把一个本子递给林振华,让他签字确认。
林振华签上字,把本子递还给韦东齐,和他握了握手,说道:“多谢你,韦科长,希望我们日后还有机会合作。”
“一定,一定。”韦东齐说道,“这些设备,到了你们那里,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林经理,我真佩服你的魄力,我们这么大的厂子都停产压力容器了,你竟然能够从泰国弄回来四套化肥设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