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30(1/4)
会被警察带走,都是一个问号。五叶风扇在展会里受到的冷落,迫使他下决心要破釜沉舟了。他想,如果真的惹来什么政治麻烦,谢春艳应当不会坐视不管的,大不了等谢春艳把他捞出去之后,他再做检讨就是了。
林振华定下了在会场外摆摊的计划,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如何实施,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路边上没有什么可以借用的摊位,而且要推销风扇,电源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五叶风扇的一大特点是风力柔和,要让客商体会到这一点,就必须拿着风扇对他们吹一吹。
林振华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极好的点子。他雇了一辆出租车,开到会场外的空地上停下,这是警察不会干涉的事情。然后,他就以出租车为摊位,支开自己的电风扇。至于电源,他看中了小轿车的点烟器,他印象中,点烟器的输出功率是可以达到100瓦以上的,支持两三个电风扇应当不成问题。
点烟器的输出是12v直流电,而电风扇的电源要求是220v交流电。这中间的转换,就涉及到一个后世非常普遍的东西,叫作电源逆变器。人们日常使用的变压器,都是先把220v的交流电转变成诸如12v左右的低压,然后再经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而逆变器的作用恰恰相反,是先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然后再根据需要变成变压,例如由12v升成220v。
林振华不知道这个年代是否有逆变器这样一种东西,他只能把寻找逆变器的任务交给了无所不能的舒曼,他现在给舒曼起了一个外号,叫作“地保”,也就是旧社会农村里的保长,管着一片地面,谁家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的。
舒曼接到任务之后,立即给自己的三亲六故打电话,最后从一个在理工大学工作的朋友那里得到了回复。她叫上一辆出租车直奔理工大学,和她的朋友一起,把一位电子学教授从被窝里请出来,到实验室连夜焊出了一套车载12v转220v的逆变器。
逆变器这种东西的原理其实十分简单,但其中要用到的大功率三极管,在当时是很贵的元件。林振华向舒曼授权,要求她不惜重金地搞到逆变器。所以舒曼直接拍了100块钱到那教授的手上,告诉他,这100块钱就是用来买逆变器的,花了多少钱无所谓,多出来的钱就归教授所有了。
有钱能使教授推磨,更不必说只是焊一个逆变器了。教授挽起袖子,拿出当年下放到五七干校时候的干劲,愣是一宿没睡,做出了一个逆变器。经过测试,性能完全达到林振华的要求。
舒曼一直在实验室里等着,到逆变器测试完毕的时候,天已大亮。她向教授道了谢,出门又找到一辆出租车,直奔广交会的会场。
此时,林振华已经在会场外支开摊子了。他也叫来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把车停在空场上,打开发动机壳,作出汽车故障的样子。舒曼一到,林振华让司机打着火,用发动机持续地为电瓶充电,然后把逆变器接在点烟器上,为电风扇供电。
司机苦着脸坐在路边抽烟,由着林振华去折腾他的车子。他的兜里,放着一个装了200块钱的信封,这是林振华给他的辛苦费。林振华还答应,如果因为这个举动而导致司机受了批评,他还会给司机更多的钱,作为精神损失费。
算了,他们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吧,那个林经理说什么来着?对了,说是要为国争光,这是光荣的事情。至于说领导会不会批评,林经理不是说了吗,如果受了批评,会有一笔精神损失费作为补偿。再说,领导也不一定会知道吧?……也许,让领导知道更好,辛苦费都有200块了,精神损失费,怎么不也得有个一百两百的?
司机坐在一旁思前想后,同时看着那两个来自于江南省的年轻人在拼命地喝着。林振华思想足够开放,但真要让在他路边吆喝,还有点拉不下脸。不过褚红阳这两年做销售科长已经把脸皮磨练得无比坚强了,他让林振华教了他几个最简单的单词,然后便大声地喊起来:“哈罗!哈罗!”
客商们被这奇怪的一幕吸引了,他们停下脚步,开始小声地用各国语言议论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