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65(3/3)
而且这一天,太子复立,十三被释。我妄自揣测圣意,竟然对路。
我没有想到,也不曾了解的是另外一件事。康熙爷为了”和谐”社会,分封诸子。分别将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晋封亲王,皇七子、皇十子晋封郡王,皇九子、皇十二子、皇十四子胤禵,俱封为贝子。原地不动,没有被和谐到的是八贝勒与十三。
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以为,康熙爷是在敲山震虎,说难听点是在杀鸡骇猴:”你们谁敢妄动太子,就是这个下场!”一废太子,十三意图害命,八阿哥意图谋权,这二人牵连甚深。是以,几家欢喜几家愁中的”愁”是指他们。
尤以十三为甚。较之十三年幼的十四都被封为贝勒了,十三却仍无一官半爵。于他而言,无疑是一种耻辱。我知道现在的他正经历着人生中从不曾遇过的挫折与难堪,他一定失落之极,心情如坠谷底。幸好,他还有待他始终宽厚友爱的兄长,豁达明理的福晋。他比我幸福许多,很多时候,我只有自己。
我已经尽力而为,我丝毫也干涉不了康熙爷的旨意,我也没有立场去说服十三放弃雄心壮志。只能盼望我今日说的那番话,能稍稍点化十三。
我常常想不明白,论学问、才干、心智、谋略,他们比我强过数倍。却何以连我都能想透彻的道理,他们却想不通,执意一条道走到黑,非得与太子较劲儿呢?太子已然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康熙爷心中有数,只不过是权衡利弊,宁肯要一个自己能驾驭得了的太子,也不会立一个文武百官交口称赞,人人推崇的八阿哥。所谓功高震主,臣强君弱,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容忍此事发生,口碑过好是八阿哥致命的弱点。而十三,却是失之莽撞好胜,稳重不足。他们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扬长避短,而不是锋芒毕露,剑指皇位。我若是康熙爷,我也会如此行事,朝堂上无父子,只有君臣。毕竟,人总是自私的,若一旦察觉到自身安危不保,哪里顾得上父子亲情?
我忍不住在想,若我是八阿哥,在掌握群臣之心后,我会以4/5的赞成力量对1/5的反对力量,在朝堂上来一场群儒舌战,来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借他人之口称颂出自己的优点,驳倒”反对意见”。如此,至少能够减少几分康熙爷的猜忌防备。
这些想法,也只能心里想想,烂在腹中。我不是德妃。
尘埃落定。各怀心思的众人也都各归其位,也许暗流肆涌,表面上却一平如镜。在畅春园中小住几天后,康熙爷下旨出行塞外。时间不过是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初夏,比往年早了许多。他定是与我一样,经历这么多fēng • bō后,愁郁逼仄的心灵渴望塞外天高地远的辽阔写意。
十三没有随扈出行,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伴驾的是两位皇子集团的领军人物,太子、八阿哥。康熙爷意味深长的安排,防患于未然,以免这二位留在京城惹出事端,至于十三,难道就此失宠么?
皇帝出行,百官诸王都要出城送行。我稍稍掀开帘子一角,向外张望,他们不再姹紫嫣红,各有风姿,衣如其人。而是统一穿着暗青黑色的朝服,态度恭谨,中规中矩。我轻轻叹息,放下帘子,却见四贝勒,不,应该是雍亲王,侧脸正向后望。我心念一动,他凝望的方向是御膳房、饽饽房车队。
四月风吹暗香来,风温柔地将衣角牵起,仿若春水皱波纹,一层层缓缓荡开,几朵娉婷杨花落在冠帽上,翩然若飞蝶,有一种说不尽的闲适飘逸态度。他浑然不觉,只是深深凝望,神色冷峻却仿若温柔。
而我在这里,李德全的马车里。因着昨夜与崔嬷嬷絮絮叨叨拉了一宿家长里短,精神不济,只想着睡个回笼觉,便上了李德全宽敞可卧的马车,他的车,紧随皇帝銮驾之后,早已越过百官诸王的送行队伍。
头迷乱地疼起来,困乏的感觉浸没了我,我闭上眼睛,周围的一切迅速黑暗。
我们有那么多的误会与错失,束缚与隔阂,无法消融。有些感情如此直接和残酷,容不下任何迂回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