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李岩献策(3/3)
范青站起来踱步,越想越觉得可疑,半晌,他叫道“王从周!”
他的亲兵队长王从周从殿外走进来,单膝跪下,道:“属下在!”
范青打量了一眼,这脸色红黑,表情憨厚,身材健壮的青年,笑道:“朕赠给你和德秀,用来成亲的新宅子怎样?”
王从周和张成仁的妹子德秀已经成亲,范青在开封赐给他一座大宅子,作为贺礼。
王从周跪下磕了一个头,道:“多谢皇上恩德,属下没齿难忘!”
范青微微点头,道:“朕要做一件秘密的事情,需要一个绝对忠心的人,你愿意去么?”
王从周立刻叩首,道:“属下本是一名乡下孩子,遭遇饥荒,父母双亡,自己也辗转在沟渠当中,朝不保夕。多亏皇上仁义,把属下从饿死的边缘救下来,不但重用提拔属下,还给属下成亲,属下万分感激,誓死效忠陛下,来世做牛做马,结草衔环,也难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
范青听他语气诚恳,心中满意,点了点头,低声道:“朕让你找几个可信之人,在一些将领的军中去打探一些事情……”
等王从周走后,范青疲惫的坐在御座上,心中很沉重,没有一丝即将进入京城的喜悦感觉。军中负责侦探情报的是刘体纯,可刘体纯也来自陕西,他便不能信他。而王从周则是河南人,娶的妻子和家庭关系全在河南,所以这件事他觉得王从周更值得信任。
半晌,范青微微叹息,“强敌虎视于外,祸起萧墙之内,难道历史就这么难以改变?”
范青作为穿越者,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先知。他总结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想重建大顺朝,改变中华民族被异族奴役的下场。可直到实际操作,他才知道历史的轨迹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一些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在左右着历史的发展。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历史的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过了一会儿,范青又自言自语道:“桂英,但愿不是你……”说完低低的叹息一声。
第二天,崇祯十六年,大顺永昌元年,八月六日,也就是范青驻跸京师阜成门外钓鱼台的日子。
早膳以后,李双喜率领一千御营骑兵带着驮运辎重什物的大队骡马向京师进发。中央各衙门大小官员及随从人员接着出发。范青因为皇帝身份,由李岩、傅宗龙和高一功三人扈驾,鸣炮启程,鼓乐仪仗前导。范青骑在一匹白色骏马上,前边是一柄黄伞,银鞍金镫闪光。他在马上左手揽着杏黄丝缰,右手用马鞭对李岩三人指点山川,谈论着京师附近的景物风貌,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