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崇祯的忧虑(3/4)
尽管大学士刘宇亮在崇祯眼中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统帅人才,但由于他对洪承畴已经十分不满,又急于改变辽东的状况,就十分草率的作出了这样一个重大决定。崇祯一向是一个惯于聪明自恃的人,所以纵然做出愚蠢的决定,也觉得自己是天纵聪明,临事果决。
这时,他再次拿起刚才那张名单看了看,不再多考虑,就用朱笔随便把次序改动了一下。他对自己的改动十分得意,因为他觉得这样就可以对臣工“示以不测”,而一个英明的皇帝就得经常使臣工摸不透他的思想和脾气。却一点也没注意,经他随便把次序一改,有的原本应该升迁的反而无缘无故的给降级了,本该初次授官七品的,却无缘无故的成了六品主事。后来内阁的臣子看到这份名单大为吃惊,但也不敢问,只好执行。更可笑的是,他要对阁臣示以不侧,从御案旁边拿起一个官绅名录,随便一翻,找到一个顺眼的名字添到了名单后面,并注上“御史”二字,后来内阁和吏部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京城找到这个人,他已经在两个月前病故了。
按着崇祯的想法,刘宇亮在第二天早晨看到他的手诏,当天中午就会上疏谢恩,请求陛辞,迅速奔赴战场,他想,刘宇亮虽然是文臣,但听说他擅长击剑,以前在翰林院供职的时候天天和书童击剑取乐,既然会击剑,那么用兵打仗也不会是外行。他不求刘宇亮能冲锋陷阵,只希望他能凭借大学士的威望去军中,使边军将士的士气为之一振,诸将不再畏缩不前,刘宇亮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劳,能够使他满意了。
所以第二天午饭前,他两次向王承恩询问:“刘宇亮还没有请求陛辞么?”
当王承恩回奏说刘宇亮没有请求陛辞的时候,他在心中不高兴的想:“古人‘君命不宿于家’,他怎么如此迟缓?”
约摸到傍晚的时候,刘宇亮的谢恩奏疏果然送进宫来。但这份奏疏让崇祯大为失望。他在疏中除了向皇上谢恩之外,求皇上派他到辽东督察诸军,而不要接替洪承畴的总督职位。
崇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督察诸军”和“督师诸军”是有区别的。刘宇亮只是想去督察诸军,而不是要去当总督,率领军队。只是因为他急于派人去接替洪承畴改变局面,所以没有弄清楚,就匆匆下了手诏。这回,刘宇亮既想立功,又害怕直接带兵作战的心思终于被崇祯看出来了。
崇祯十分懊恼,他想痛斥刘宇亮一番,可那样子他就得收回手诏,这不是自打耳光,失掉面子么!正在他不能作出决定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进来,向他启奏:“兵部尚书陈新甲请求召见。”
“他有什么紧急事情?”崇祯问道。
王德化躬身回奏:“奴婢不知,可能是为了刘宇亮督师的事情。”
陈新甲是崇祯的心腹爱臣,所以崇祯想听听他的意见,便道:“让他去文华殿等候召见。”他说。
过了一会儿,崇祯乘辇到了文华殿,陈新甲已经等候多时了,行过朝礼之后,崇祯问道:“先生有什么事情要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