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殿上虎(3/4)
沈存中公,就是沈括。
大科学家其实在大宋做了很多事,当然官也不小。
至于领兵打仗,还真的打过仗。当年永乐城之战宋军大败,当时官至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沈括带兵去救援,然后大败而归。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一场大败,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刘安世要是不说沈括,张商英也不觉得,可是一说沈括,顿时心惊胆战起来,这可不是个什么好榜样。没错,沈括是做过左司谏的官职,从四品的gāo • guān,算是门下省的高级属官了,在御史台也仅次于从三品的一把手御史中丞。可问题是沈括是反面教材好不好?
没看见,沈括在经略鄜延路之后,以一场惨败黯然收场,然后一路被贬谪?
其实,沈括别看他是个科学家,可实际上,打仗也有一手。在西北的时候,打过不少打胜仗。计策用的贼溜,就是这位老大人有一点不好,总喜欢附炎趋势的做派。当时朝廷派遣给事中徐禧权衡军中。明明是主帅的沈括竟然对徐禧言听计从。原因嘛?太简单了,徐禧是皇帝派来的人,官职虽然比他低,但代表的是皇帝,沈括被徐禧狐假虎威了一通之后,决定从了。之后就有了永乐城惨败。
可问题是,沈括是虽说是文臣,可是真的会打仗。要不是关键时刻,老毛病犯了,他说不定又是个范仲淹。不是说人品,而是经略西北的能力。
沈括有能力,就是面对强权,忍不住膝盖有点软。
这也不是大毛病,反正文官之中他这样的习惯的人真不少。
可张商英呢?
让他带兵打仗,他怎么死都不知道。
张商英觉得自己应该自救,不去西北,为大宋管理地方也是好的。不得已,张商英只好硬着头皮自荐:“陛下,臣不善兵,但施政还能做,臣愿为陛下做个牧民之臣。”
“哦,施政有道?”赵煦对张商英不太了解,就知道这个人一直很跳,也不知道跳些什么。
赵煦询问杨畏:“杨卿,张司谏在地方上的政绩如何?”
大人打脸。
杨畏是老谋深算的人,他早就看出了张商英的心思,想浑水摸鱼,在大佬之中左右腾挪之后,捞足资历。
但是张商英的政绩,真的很丢人。
吏部的人很快就从皇城内的档案之中,找出了张商英的履历。结果……
杨畏惊诧的看向了张商英,问道:“张大人,你中进士二十年之后,还做过酒监?”
酒监是个杂官。
一般是贬无可贬,或者恩荫官的新手官职。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当地的酿酒作坊进行收税。从九品的文官已经是给他脸上贴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