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总有刁民想造反(2/4)
再说了,告御状?
这好办啊!
皇帝就在您老面前,你倒是告啊!
韩德勤开口之前,小心翼翼的看向了赵煦,皇帝不点头,他也不敢断言。
赵煦倒是觉得没有必要隐瞒,颔首道:“老韩,老前辈又不是什么外人,不用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
韩德勤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是武将,在外头议论文官的事很不理智。尤其,这里面不仅仅是李逵的问题,还有苏辙的问题。李逵不过是个低级文官,他堂堂殿前大将军,说了也就说了。但是苏辙是副相,还是第一副相,他可不敢胡乱评价。
边境的奏报,是苏辙亲自写,吕惠卿认同签字,通过正儿八经的八百里快马送来的京城。奏报里只是谈到了李逵作为监军的作用,还有发明新武器的功劳。其他一概不说,就会让人不免猜测,会不会是苏辙故意让李逵藏拙?
万一,韩德勤说的兴起,把里里外外的情况都宣扬了出去。岂不是不明智?
拆穿一个副相的想法,后果将非常严重。
真要是惹怒了苏辙,在朝堂上苏辙是对变法派无计可施,主要是人单势孤,可是他要是看不顺眼自己,欺负他还是很容易的事。武将从来在朝堂上都斗不过文官,韩德勤虽然不怕自己被苏辙撸掉。苏辙还没有这等权威。但是韩家可不是他一个人,一大帮子在军中做官呢?
苏辙的门生子弟,都是进士文官,搞一个都要费老劲了。但是苏辙要对他韩家的小辈,随便一句话的事,就能让韩家的子弟在外处处碰壁。
韩德勤谨慎斟酌了思路,开口道:“老前辈,不是说人杰没有立功,而是人杰是文官,他去和武将争夺战功非常不明智,万一有心者故意夸大他的功劳,然后将他从文官中剔除去了武将之中……岂不是因小失大?这科举肯定是白考了,所以在奏报和捷报中,并没有赘述人杰的功绩。但是我以为,会有密报将人杰的功绩彻底告知陛下。有道是简在帝心,日后自然有犒赏落他头上,不能急于一时。”
这话说的在理,就连赵煦都是认同的点头不已:“是啊,老前辈。人杰要是武将,他升迁还是事吗?当然,人杰也不是什么功劳都没有,他是军中监军,又发明了新武器,对大败西夏军也有不小的功劳。”
“这个……”三叔公心里犹豫起来,他也无法判断,到底是武将加官进爵好呢?
还是继续做个文官按部就班的好?
但眼下的局面对他很不利,要是三叔公没有获得诰命官,而李利德却因为李云获得了诰命官,这对于三叔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他要是这档口回老家,召开族会的时候,很可能那帮不开眼的家伙会支持李利德多些,甚至让他的族长大位都岌岌可危。
想到这里,三叔公不得不另辟蹊径,琢磨个两全的办法:“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不给李云封赏?”
“这恐怕不成吧!朝廷都有规矩,苛刻有功之臣,会让朝臣们寒心的啊!”韩德勤没来由的脸色紧张起来,他不得不再次正面审视三叔公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