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误入战场(3/4)
李逵也不敢耽搁,叫来了郝随一起去查看。翻过了土梁,下到了一条小路上,李逵终于看到了被杀的大宋百姓惨状。几乎所有人的头皮都被割了,尸体流出的血已经发黑干硬,有着丰富边塞经验的彭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低声对李逵道:“是西夏人干的,死了有两天了。粮草已经被掠夺,牲口也被劫掠,是否有人活着,需要让斥候尽快在周围寻找。我担心的是,附近是否还有西夏人出没。”
这话顿时吓住了郝随,这位根本就没有见过如此惨状的宦官,用白巾捂着口鼻,脸色蜡黄,脸上就写了两个大字,难受。
郝随的不适是显而易见的,但他跟担心的是,万一……周围有西夏人,那么他们的处境就危险了。
之前在蓝田,郝随由着李逵乱来,主要是他不在乎。
而李逵也有乱来的理由,大宋的军队对于武器的使用,有种近乎疯狂的滥用。大宋军队的枪就有五六种,刀八种,各种的弩和弓也分门别类,一支上万人的军队,至少有三是多种武器。这在李逵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武器太杂,导致后勤压力难以为继的战争例子数不胜数,李逵自然不能忽视。
既然来了西北,首要的防备对象就是西夏骑兵。
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就是林立的长枪,弓弩,这是步兵在平原上和骑兵作战唯一的选择。
而大宋工艺精湛的军械司恨不得将十八般武器都送到军队军中的做法,很让人费解。好在李逵精简之后,武器变得简单起来。
长枪。
火铳。
弓弩。
还有就是随身防备的短刀。
这样的装备维护起来简单,对于战阵协同不太数量的军队来说,可以很快的上手。
但是对郝随来说,李逵是把大宋军队的优势个废掉了,在平日里也无所谓,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他的亲军。可要是遇到了西夏骑兵就难说了。
郝随拉着李逵偷偷躲开了众人,低声道:“人杰,是非之地,还是快点离开为妙。”
李逵也知道在战场上等不得,但是他也有点头大,要是他知道路,还能是个事吗?问题是他带着人乱窜,很可能送到西夏军队面前。
要是物资充裕的时候,他或许并不是太担心。但如今粮食快要消耗一空了,真要是遇上了西夏军队也跑不了。
李逵颔首道:“公公放心,有李逵在,保公公无忧。”
郝随吃惊的张嘴看向了李逵,感觉有点不太对劲,他之前的意思可不是说这些。
而李逵下令:“所有的斥候沿途搜寻,一旦遇到了西夏军队,立刻禀告。同时,寻找当地人带来作向导。”
到了这时候才想到了向导的作用,这让彭虎有点暗暗为李逵着急,这位真的会打仗吗?
不同于李云等人,彭虎接触的文官很多。大部分都是在西北做官的文官,大部分文官对战争其实很陌生,但总能找到书上一知半解的词语,给他们壮行色。实际上,真要是上了战场,没有几个文官不拉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