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挖掘当年内幕(2/4)
要知道黑棋可是要贴6目半,假如双方的目数差不多,那么对于执黑一方来说,这个差距当然算是很大的了。而这个,其实也是张大记者认为黑棋已经落后不少的主因。
当然喽,正确的形势判断不能只看实空对比,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棋的厚薄。尤其现在才50手不到,那么在这个时候,这个指标其实比目数还更重要,只有越下到后面,那么目数对比的权重才越来越大。
业6高手张小勇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因此进行完目数对比之后,他当然也会去观察一下黑白双方棋的厚薄。
实事求是的说,判断棋的厚薄可比点目难多了,别说业余棋手,哪怕很多职业棋手都判断不清楚,甚至职业棋手和职业棋手之间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体现在这种地方。
张大记者当然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无法做出非常精确判断的,然而作为业余高手,张大记者也知道一直比较简易的,或者说比较粗线条的厚薄判断方法。
这种粗线条的方法就是:比双方没活透棋的块数。
这种粗线条方法的原理很简单,所谓棋的“厚薄”,其实是和死活有关的,正如老赵赵治勋说的那样:所谓棋的厚薄,不是说你棋下在外面就算厚,也不是说你像块厚壁那就是厚,评判厚薄的唯一标准那应该是棋的死活,只有那种完全活透的棋才是最厚的。
张大记者对此深以为然,所以他今天也是用这个标准来判断双方的厚薄。
在张大记者看来,这棋下到目前为止,黑棋那是真说不说有多厚啊。虽然下到现在,黑棋并没有出现那种非常明显的孤棋或弱棋,然而要怎么形容黑棋今天的下法呢?看上去倒是非常积极主动,左一个打入右一个分投,这样做的后果,倒是让白棋没有围大空的可能了,不过也让自己的块数增多,并且没有任何一小块称得上是完全活透的。
那么像这样的棋,当然就谈不上是什么“厚”。
再来看白棋的话,由于黑棋那种撒豆成兵的下法,现在的白棋当然也称不上厚,然而张大记者数了数,双方没活透的块数是一样多,既然这样,张大记者就得出一个双方厚薄都差不多的结论。
目数落后人家那么多,现在厚薄又仅仅是均势,那么张大记者的坐立不安当然就很好理解。
于是在这个时候,张大记者决定找点事做了,这不旁边还坐着聂马两位大高手吗,他决定问问专家的意见。
而正当张大记者准备开口询问的时候,他又想起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了,要说在一盘比赛的序盘阶段,那老聂通常都是很活跃的,比如说前2局比赛当中,那么在上午时候,整个观战室就数老聂话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