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庞篇(10)(3/3)
“埋骨之地啊!”庞涓大势已去,没再战的信心。七万将士随他而来,却不能归。有辱君王,有负将士。庞涓不愿被齐军活捉,他要保留将者最后的尊严和傲骨。
庞涓放弃抵抗,抽出长剑,纵声长笑,“孙伯灵,你嬴了。”
箭雨声也停了下来,黑暗中,一道声音传来,“庞涓师兄,别来无恙。”
突然间,山谷两则,明火执仗。
庞涓听到这三个字,是多么欣喜,也多么心酸。当初那个喊自己师兄的人,最终成为自己的敌人,还要了他的命。
“庞涓师兄,放下兵器。念在同门的情谊,我保你不死。”
庞涓对着身边的战将说,“我有负君王,不能苟活。诸位,我对不起你们。”
诸将看着眼前这位带着他们征战诸侯的名将,心中百感交集,泪落不已。
此战,他们败了,彻底的败了。
“我乃顶天立地的男儿,岂能降你。”庞涓输阵,不输人,提声高喊,“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
庞涓挥动长剑,自刎而死。
身为将者,能遇到比自己更强的人,何其幸运。能够战死疆场,是无上的荣光。有这么多人与自己并肩作战,是多么令人欣慰。
庞涓临死前再想什么?
是他求学的那段经历?还是魏国奋斗成为上将军的那段时光?是征战诸侯的豪情万丈?或者是与孙伯灵之间,从友到敌的关系?
他的一生,何其精彩。
求学鬼谷,独爱兵家。复河西克少梁,年少成名,担任魏国上将军。征战诸侯,不落下风。遗憾的是没能攻破邯郸,拿下新郑,再建功业,青史留名。
今日葬身于此,青山、忠骨相伴。所有的功名利禄,皆是过往云烟。
永别了,他曾眷恋的这个世界。
马陵这个地名,也因为孙膑和庞涓的交锋,再次留在历史长河之中。此地,也是庞涓,埋骨之地。
庞涓的死,不是战国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马陵一战,名震诸侯的名将庞涓,带着遗恨离去。
他输了,彻底的输了。
对于,持戈天下的将领而言,战死疆场,是最好的归处。正所谓,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无疑,庞涓是幸运的。至少,他是战死疆场,为国而死。
马陵和桂陵一样,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它是一个地名,也是名将智慧的较量。
马陵不仅是名将与名将之间博弈的一个地点,还是庞涓葬身之地,也是魏国由鼎盛走向下坡路的起点,更是齐国崛起东方的标志。
马陵,代表了很多种含义。
马陵之战,打完了。但,第二次中原大战的余波,还没散去。
庞涓输给自己的师弟,也不算辱没鬼谷子的名声。这对相生相杀师兄弟之间的较量,不仅是为了个人荣辱,还是齐国和魏国,大国之间的较量。
总之,马陵,为这对师兄弟的恩怨,画上句号。
马陵之战,有何影响?
齐国大获全胜,斩杀魏军十万。取代魏国的霸主地位,成为东方诸侯,第一强国。简单说:魏国走下坡路,齐国走上坡路。
马陵一战,改变了三个名将的命运。
庞涓死,田忌流亡,孙膑消失。这个时代,最显赫的人,都退出了舞台。
庞涓和孙膑之间的较量,他们都输了。随着,将星陨落,魏惠王也迎来了后半生的屈辱。
对于,庞涓的死,也有两种说法:
1、射杀。
2、自刎。
至于,庞涓选择的那种方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庞涓,告别了这个历史舞台。成名二十载,北伐邯郸,南围新郑,伐秦抗齐。最终,一着不慎,遂让竖子成名。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庞涓和孙膑谁更幸运?
无疑庞涓是幸运的,从他成名到去世,深得主君信任。哪怕打了败仗,主君依然信任重用他。庞涓的结局,战死。孙膑的结局,逃亡。
那么,庞涓和孙膑哪个更厉害?
历史给出了答案:马陵和桂陵,庞涓输给了孙膑。所以,是孙膑厉害。
真的是这样?
那为什么孙膑面对庞涓,不敢正面迎战呢?所以,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开发脑力,认真想一下这个问题。
无论是庞涓,还是孙膑,最终都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接下来,又是哪位名将登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