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 乐羊篇(2)

乐羊篇(2)(2/2)

目录

魏文侯换了一种语气,问:我听说乐羊之子杀了你的儿子。你为什么不恨乐羊,反而举荐他。

翟璜认为自己可以说话了,还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我怎么能因为私事,坏了家主(魏氏还没有建立诸侯国,魏文侯的身份是晋国的执政、魏氏的宗主)的大事。

随后,翟璜又补了一句话:乐羊之才,值得举荐,伐中山非他不可。

翟璜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魏文侯岂能听不懂。翟璜举荐吴起时,也说了同样的话:伐西河,非吴起莫属。

看来,乐羊军事才能和吴起不相伯仲,都得到了翟璜最高的评价。

翟璜不因为儿子被杀,记恨乐羊,反而举荐乐羊为将。翟璜的胸襟、气度,深受魏文侯钦佩。他能够放下杀子之仇,举荐乐羊,足以证明,翟璜不会因为私事,坏了公事。

魏文侯为了表彰翟璜为魏氏做的一切,说了一句褒奖的话:我相信你的眼光,不会错。

有了这句话,翟璜再一次化解了危机,赢得了魏文侯的信任,同时,也为乐羊争取了攻灭中山的时间。

那么,乐羊为什么没能速战速决,亡了中山国。是因为乐羊没有优秀的军事才能,不是一名合格的名将?

其实,这也不怪乐羊。

跨国远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难度系数相当高的一件事。尤其是战事僵持不下,身为主将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后方的情况是否安全;粮草供应是否充足;将士作战士气;也不知道国内的事情;还有气候带来的各种疾病等等。

总之,跨国远征,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任务。身为主将要面对已知、未知,还有看得见、看不见的压力。稍有一点情况,没有处理好,不仅会命丧异乡,还会失去君主的宠幸。

乐羊在征伐中山国之前,他有什么功勋,没有任何记载。但,他出生在乐氏世家,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抗压能力都很过关。也可以说,乐羊是一位合格且优秀的名将,更证明了翟璜的眼光没有看错人。

那么,乐羊为什么没有取得骄傲的战果。我想有以下原因:

1、中山国是戎狄,强悍且善战。

中山武公能够脱离魏、赵两家的掌控,中山恒公攻入赵氏腹地,足以证明,中山国很强悍,很难打。

2、中山国的地势,对乐羊不利。

中山国地势复杂多变,要么是河流,要么是山地。乐羊跨国远征,对中山国的了解有限。

3、战术受到限制。

中原诸侯以车战为主,很难在中山国境内得到充分的发挥。

4、乐羊的战略:围困、平推,攻心。

我在《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之《赵武灵王篇》中讲解了赵武灵王灭中山时,为什么以骑兵,而不选择车战的原因。乐羊的战略,选择平推、围困,就是因为没有骑兵这个兵种。

简单说,乐羊对中山国复杂多变的地势,充满未知。中山国境内,不适合车战。再加上,中山军很强悍,乐羊只能选择以‘稳’的战术:围攻、平推。在乐羊看来,这种战术,才能灭了战国时代,号称第八雄的中山国。

乐羊战事不利,对魏氏家臣抨击,这也体现出了一些关系:

1、魏文侯和翟璜的关系。

2、翟璜和乐羊的关系。

3、魏文侯和乐羊的关系。

4、乐羊和出征将士的关系。

这些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知莫大于弃疑。

简单说,魏文侯信任翟璜,翟璜信任乐羊,出征将士信任乐羊能够带领他们建功。从魏文侯、翟璜、乐羊、出征将士几者关系之中,得出一个道理:下属能够为上级造就多大的功业,取决于上级对下级有多大的信任。

下级要有一个广阔的舞台,一展身手,离不开上级的信任和支持。知莫大于弃疑,不仅体现出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也关系到下级能否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那么,有了魏文侯的信任,翟璜的支持,出征将士的拥护。乐羊能够成就多大的功业?能否对得起翟璜的举荐,上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