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 吴起篇(7)

吴起篇(7)(2/2)

目录

此时的子夏,正在鲁国,发扬光大儒学。因为翟璜的举荐,魏文侯的需要,子夏来到了魏国。

魏文侯让子夏去西河设学,担任主讲。吴起是西河郡守,是这里最高的长官。吴起、子夏、魏文侯,这三人之间就产生了关系。

魏文侯让子夏去西河的目的:a、筹建西河学派;b、取代以鲁国为中心的文化地位;c、降服西河秦人之心。

子夏去西河的目的:将儒学这门显学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治世的愿望。

吴起是西河郡守,就要支持魏文侯、子夏的工作。但,吴起简历上有个污点:儒家弃徒。

吴起是儒家曾申门下的弃徒,被儒家除名。吴起讨厌儒家高谈阔论,却不懂实时俱进。吴起和子夏,会不会产生矛盾,两人配合度怎么样。这就要魏文侯做通吴起的思想工作。

魏文侯的作用:调节吴起和子夏两人之间的关系。

魏文侯为了让吴起放下过去的恩怨,全力配合子夏工作,并警告他不能胡来,做了三件事:

1、魏文侯以高规格的待遇接见子夏。

2、魏文侯拜子夏为师。

3、翟璜、李悝等能臣、重臣,也来捧场,拜子夏为师。

魏文侯用这些举动,给吴起传递了一个信号:子夏是我看重的人。你们过去的恩怨,我不管。你不能坏了我的大事。

吴起不傻,自然看出了子夏这个老头不一般。为了自己的仕途,也不会做出僭越的事情来。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子夏为什么能够等到魏文侯、翟璜、李悝等人高规格的礼遇。

用两个字两形容:本事。

现在,来简单介绍一下,子夏的那些事。

生卒:生于公元前507年,死亡的时间没有记载。

老师:孔子。

经历:仕鲁,做过太宰。

特点:年纪大,学生多。

功绩:承上(孔子)启下(荀子)。

故事:为子瞎眼。

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儒家有五圣:孔子(至圣)、颜子(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子夏师承儒家孔子,但,他的思想与儒家有些不同,甚至有点背道而驰。

儒家主张复兴周礼,子夏主张经世济用。也可以说,子夏是儒家的另类。

孔子(公元前479年去世)、颜子(公元前481去世)、曾子(公元前436年去世)、子思(孔子之孙,曾子之徒,公元前402年去世)、孟子(还未出生,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五圣之中的三圣:孔子、颜子、曾子,已经去世。子思是曾子的徒弟,辈分不高。孟子还没有出生。

孔子的弟子,大多已经去世。子夏是存活在世上为数不多之一。

此时的子夏,不仅是年岁过百的人。同时,他因为儿子去世,哭瞎了眼睛。他的学问很高,弟子也很多。因为这些背景,魏文侯不管子夏是老人,还是瞎子,把筹建西河学派的任务交给了他。

简单说:凭借子夏的学问和威望,足以筹建西河学派。

魏文侯、翟璜、李悝等人高规格待遇子夏。子夏来西河筹建学派,吴起做为西河郡守也要前去拜访这个年老又瞎的儒家宗师。

吴起是儒家的弃徒,也看不起儒家门人在乱世之中的那一套。但,子夏很对吴起的脾气。吴起与子夏之间交谈,得到了两个信息:a、儒学是门显学,儒家的人,并不是那么讨厌;b、子夏是当代最有博学的一代宗师,他的学问,足以成为魏文侯等人的老师。

子夏也对吴起说了几句话:

1、郡守有破齐败鲁之功,但,乐羊有亡国之功,翟角有败齐助魏氏建国之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郡守擅长用兵,何不完善兵家之事,效仿孙武、司马穰苴之举,再显辉煌,攻在千秋。(不能固步自封)

3、郡守若能开拓擅长领域,专研兵道,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随后,子夏说了一句充满学问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问君一席话,胜得十年书。吴起眼界一下开朗,看到更远的东西。和博学的人聊天,总会有进步。吴起放下对儒家的偏见,做了一件事:拜子夏为师。

吴起不仅配合子夏筹建西河学派,支持他的工作。同时,也跟着子夏学习先进知识。吴起爱学习,天赋也高,并把学到的东西,用来实践:筹建了闻名天下的一支劲旅:魏武卒。?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