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悲愤诗(1/2)
听到卫仲道的话,张绣和孙策同时骑马踏前了几步。
如果不是刘辩及时的拦住了二人,二人绝对会冲到卫仲道的面前,狠狠的教训卫仲道一番。
“我是河东卫家的人,卫家不是你能够招惹的。”
卫仲道说完这句话,自我感觉良好的骑马护在了马车的一侧。
车厢内,蔡邕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对着蔡琰说道:“这一件事情,仲道处理得很对,这些人来历不明,的确不能与他们多做接触。”
“可是父亲,我看他们不像……”
不等蔡琰把话说完,蔡邕就对着蔡琰摆了摆手。
“琰儿,人心隔肚皮,坏人的脸上不会写着坏人两个字。我半生沉浮,即使不用去看,我也知道。这个名叫刘重的人,是奔着你来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车厢外面响起了刘辩的声音。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刘辩的声音传到了车厢中,蔡琰闻声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尖叫。
“你做什么?”
见到蔡琰面露古怪之色,蔡邕不由眉头一皱。
另外蔡邕心头也有一点奇怪。
平时的蔡琰文静素雅,可不会向刚才那般失礼,发出尖叫。
蔡琰又愣了片刻,才对着蔡邕说道:“父亲听到刘公子刚才所念的诗词了吗?”
“我的耳朵又不聋,我自然听见了。”
蔡邕看了蔡琰一眼,又接着说道:“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还算不错,看来这个名叫刘重的人,也是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
待到蔡邕话音落下,蔡琰才从坐垫下掏出了一张泛黄的纸张。
“父亲,前几日我们刚刚离开洛阳的时候,我心中悲愤于是写下了半篇悲愤诗。还请父亲过目。”
蔡邕饶有兴趣的从蔡琰的手中借过泛黄的纸张。
然而只看了片刻,蔡邕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惊骇。
“这半篇悲愤诗,你确定是你才刚刚作成不久?”
见到蔡琰点头,蔡邕又跟着说道:“你确定你没有念过这首诗?”
“父亲,我一直陪同你坐在马车中,连你都不知道我写下的半篇悲愤诗。”
“那这可就奇了,你作的半篇悲愤诗,怎么与刘重所作的诗,内容一模一样。”
实际上,是刘辩不要脸的剽窃了蔡琰的悲愤诗。
他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吸引蔡琰的注意。
谁料,蔡琰也才刚刚写下半篇悲愤诗不久。
这完全就是巧合。
但这巧合却让蔡琰对刘辩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刘辩话音刚刚落下不久,蔡琰就再一次撩开了马车的布幔。
“刘公子,你刚才所念的诗词可是由你所作?”
刘辩轻轻点了点头,“我刚才听卫公子说到董卓即将迁都洛阳,我觉得心头有些悲愤。于是作了这一首悲愤诗,不过这只是残篇。”
“我实在是才疏学浅,刚才只想着抒发心头的悲愤。如果这首诗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请蔡琰姑娘不要见笑。”
卫仲道策马走在一旁,见到蔡琰正认真打量刘辩,卫仲道的心头瞬间就生出了一股醋意。
“这首诗的确很一般,简直就好像是一首孩童所作的打油诗。”
卫仲道冲着刘辩冷笑了一身又接着说道:“琰儿,这种歪诗肯定入不了你的法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