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慕容辛的心思(2/4)
慕容辛吃完饭后,看了看时间,却是点了点头,便吩咐道“如今时辰差不多了,还请吴大人颁布考题。”
一旁吴易闻言也是点了点头,便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交付给慕容辛说道“大人请看。”
慕容辛挥手示意,宋嵩很快恭恭敬敬走去,取来密信,先是周遭检查起来,确认无误后,便朝众人点了点头。
于是当众拆封开来,从里面取出一张白纸,便让人取出一烛火,对着烘烤起来。
良久,密信上浮现诸多句子,便立刻让一旁青衣官员抄录下来。
慕容辛满意的望着,内心也不免感叹出题严厉。
这郡试,毕竟是选拔举人,州里派下来学正监考的同时,州太守会亲自出一部分理论题目,交付监考官,一路送到郡里,配合郡守出题,再由学监现场出题。
三方汇合下,便是理论题目,十分严谨,这一过程可不要小看,完全可以平息日后有人觉得作弊。
涉及到三人混合题目,即便是事先有内部消息之人也是来不及传递,来不及准备。
因为你并不知道临别当时州太守现场出题什么样,也不知道派下来监考的官员又现场出什么题目。
仅这理论一关,便足以让许多妄图靠身份地位作弊之人熄灭心思。
待到青衣官员抄录完毕,吴易也是将自己出的题目写了下来,慕容辛也不闲着,一倒写了下来,便统计到十几名青衣官员处。
那十几名青衣官员速度流畅,迅速抄录完毕,确认无一字差错后,便很快交给身后衙役。
衙役抱着每一张板报,迅速分散开来。
整个府院瞬间敲锣声不断,让考场直接安静起来。
赵富贵由于就在门外,衙役出示板报,自己恰好也是能率先看见,便点了点头,迅速抄录题目在稿纸上。
抄录完毕,赵富贵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在稿纸上打起了草稿。
题目总共二十七句话,只需按照那句话填空,将那一文章写出和出处便可。
但赵富贵经过唐秀才和刘文远笔记介绍后也是明白,郡试不同于县试,其中一处便是郡试在县试的基础上,要进行注经讲解。
这种注经并不意味着随随便便就能注经,而是要将书籍上官方讲解的注经一字不误的写出。
这便是高难度所在,一篇文章,且不说各种语句词汇注解有很多,而洋洋洒洒二十七个句子,对应还不止二十七个文章,要全部注解还不能错一个字。
仅这一项便让无数考生犯愁起来。
万幸赵富贵有唐秀才指点和刘文远笔记,作为一名进士笔记,对一些可能考的句子和注经方面有一番自己心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