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节(2/2)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不高,而且法律规定,商户三代内,是不许科举的。
商户不缺吃喝,日子过得自是比一般百姓要富足的多,人是都有特性的,解决了吃喝住行后,便会想起其他的。就像是商户一样,不缺钱,就很注重自己的名声和权势。
而对一些白手起家的商户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
阿瑶给出的这个奖励,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尤其是对家里有读书天赋,但碍于身份,却不能参加科举的商户。
所以阿瑶几乎没费太大的功夫,便把修路的钱给凑齐了。
历时半年的时间,陵水县第一条官路便出现了。
阿瑶自是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贡献最大的三家人,每家都有一个可以参加科举的名额,除此之外,阿瑶还在官路门,设立了功德碑,把这三家的名字刻上去。
算是皆大欢喜,双方都满意。
路修好之后,接下来经济的发展就比较容易了,阿瑶也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官,对一个县城的发展,他也是很有心得。
……
六年的时间过去。
在阿瑶的治理下,陵水县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发展成一个富庶的县。
阿瑶也因为有了实干的政绩,而受到嘉奖,官职调任,升了一级,成了从六品的布政司经历。
调任的时候,阿瑶也特意的回了一趟青山县的家里。
这六年里,他远在陵水县,除了大力发展陵水县的经济之外,还有也解决了孟家人一直都操心的子嗣问题。
到陵水县任职的半年后,他便给家里写了信,说是妻子怀孕了,又两个月的时间,又去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妻子肚子大的不寻常,大夫说很有可能是双胎。
次年的四月份。
便告诉他们,妻子顺利的生下三个儿子,不过妻子却伤了身体,缠绵病榻,大夫说熬不过多长时间。
并且特意把他们接过来,说是帮他照顾,未等孟奶奶他们赶过来,他的妻子便已经病逝了。
对孟奶奶和王氏来说。
孙媳妇儿媳妇的病逝,虽然悲痛,毕竟这个媳妇可是他们孟家的功臣,一下给家里添了三个孙子,却不想这样的福薄。不过到底没怎么相处过,感情也不深厚,伤心了一阵,在看到孩子后,便也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阿瑶便以自己公务繁忙,妻子也已经过世,让孟奶奶她们把孩子带回去暂时的抚养,并且按照先前已经说好的,把次子和三子,分别的过继给二叔和三叔做孙子,继承他们这一房。
二叔三叔他们自是欢喜的,要知道他们可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尤其是二婶和三婶,真的是抱着孩子不撒手,怎么看怎么喜欢。
王氏是有些不愿意的,自己的孙子,居然要过继出去,也别提什么约定,当初说的时候,她可没答应。
不过她再不情愿,胳膊扭不过大腿,阿瑶发话了,她再不情愿,也只能忍着。
这三个孩子,阿瑶给他们起名,孟淮,孟潮和孟洋。
如今已经五岁了。
阿瑶之所以特意饶了一圈,赶回来,也是想把孩子一起带走,五岁了,要开蒙了。
而且他不在。
孟奶奶他们几个养孩子的方式,也让阿瑶很是不放心,还是早点接到自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