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2)
,这一二年,我们老爷常拿妹妹铺子里的酱菜,当土物送过礼。不瞒妹妹,有一位官老爷家,还就吃惯了你的手艺。就是我们老爷,也觉着妹妹这酱菜腌的好。”李氏笑问,“老爷是想让我问问,妹妹有没有想在州府开铺子意思?”
这倒在沈氏的意料之外,沈氏想了想方道,“嫂子知道我的,妇道人家,原也不太懂这个。就是在咱们县里弄这么个小铺子,县衙里的打点都不可少。在县里是小本生意,倒是周转的来,州府里开铺子就又不一样。要是打点不好,哪里容易去州府做买卖?”酱铺子开了这一二年,沈氏也明白一些里头的门道。首要就是得把衙门打点好了,不然他们三不五时的上门,你买卖再别想做痛快的。
碧水县是何家的祖籍,沈氏在这里弄个酱菜铺自然无虞的,州府如何一样?
李氏坦诚相告,“我们老爷的意思是这样的,妹妹既有这样的手艺,若只在咱们县有些可惜了。老爷说,要是妹妹愿意,妹妹出手艺,其他铺子之类的事,我们老爷负责,妹妹不必担心,等着分红就好。若妹妹无意在州府置铺子,老爷问能不能买下妹妹的秘方来。妹妹放心,咱们同族的人,老爹与恭五弟也是极好的。就是买了这方子,一则绝不会外泄,二则,老爷也绝不会在碧水县开酱菜铺的。”
这不是小事,沈氏笑,“这我可做不了主,总要回去跟相公商量一二,想来忻族兄也是不急的。”
李氏原也没想沈氏能一口应下来,笑,“我只管着传个话,妹妹有准信儿跟我说一声就是。”不论哪种,对沈氏都无坏处。
沈氏应下,“行。”
两人又说些琐事,临近晌午,沈氏带着李氏给的半斤茶味回家。这茶金贵,还是用锡罐子装的,半斤分了四小罐,拿回家给何老娘瞧了,沈氏的意思是给何老娘留下一半,余下的给何恭待客使。不想何老娘一罐未留,道,“这些树叶子有啥好喝的,给恭儿喝吧,他们念书的秀才讲究这个。”
沈氏道,“母亲尝一尝,味儿还很不错。”
“我尝这个做甚!”何老娘兴致缺缺,“要真是好东西,让恭儿给许先生送两罐去,后年又是秋举之年,过了中秋,恭儿也要开始用功念书了。”这会儿把夫子打点好是没差的。
沈氏一笑应了。
何子衿有心尝尝好茶,听何老娘将茶扯到她爹秋闱的事,她就没开这个口。因为但凡涉及到她爹考功名的事,何老娘素来是铁面无私到不近人情的。根本不必开口,开口也是碰钉子。
晚间,何恭回家尝了尝那茶香,赞是好茶。正赶巧何子衿在,眼巴巴的瞅着她爹,说,“爹,给我也尝尝,行不?”
何恭倒不是舍不得给她闺女喝,不过,他仍道,“不成,茶喝了提神,眼瞅着天都黑了,你喝了容易犯夜。想尝明天给你喝。”
于是,到第二日,何子衿才尝到这极品铁观音。本身就是好茶,而且在这个年代,山青水秀,蓝天白云下长出的茶,味道可想而知。何子衿喝了又喝,一口气喝了三杯,犹不满足。何恭因她年纪小,只准喝三杯,何子衿只得作罢。
倒是沈氏同丈夫商量酱铺子的事,何恭道,“各有各的好处,要是跟忻族兄合开酱铺子,无非是回钱慢些,却是个长久进项。卖方子的话,直接就有一笔钱。”
说了跟没说一样,沈氏问,“你说哪个好?”
何恭道,“都成。咱家日子还过得去,现在也不缺银钱使,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沈氏点点头,她倒是想跟何忻合股开铺子的,只是,她除了腌酱菜的手艺,啥都拿不出来。州府铺子的话,肯定都要何忻来打理了。沈氏倒不是怀疑什么,只是觉着,这样做的话,何忻似乎有意让利给她一般。
沈氏暂将事搁在心里,想着待中秋后再去同李氏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