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2)
“采薇,我理解你前一句话的意思,不过后面那位诗人的话我无法理解。”路德维希有些困惑的问道
采薇一怔,这才想起,不要说一个德国人,就连很多中国人都不理解兰亭集序的很多意思,路德维希不懂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实就是旷达的意思。”采薇也不想详细解释具体的意思,只是大略概括了一下。
“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看淡事情,云淡风轻的去生活。”采薇想到路德维希连日来的心情不好,尝试开导他,今天到海边更是为了缓解他的一直低沉的心情。
“中国人很多信佛教,佛教讲究向善,谦和,豁达,看开。无论你有多么不甘心,敦刻尔克大撤退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没有必要为了无法挽回的事情而烦心。”采薇从侧面劝解着他。
“采薇,我没办法就这样释怀,我和你不同,我等这一天很多年,也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很多年,最后却葬送在政客的争权夺利中。我不可能淡然看待。”路德维希淡淡道。
采薇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劝他。
1940年的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福煦车厢里,法国代表亨茨格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组成了臭名昭著的贝当卖国政府。
轰轰烈烈的法兰西会战以德军亡27万余人,失踪18万余人,伤111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伤12万人,被俘190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结束。
采薇和路德维希得到这一消息时,正在前往巴黎的途中。赫斯把那份报纸递过来时,采薇看见停战那几个赫然大字时,顿时感慨造化弄人,历史总是轮回,历史也总是相似。当年一战,德国战败投降就是在贡比涅森林福煦车厢里签订的投降协定,此后德国开始接收漫长的《凡尔赛合约》的压榨,这一刻,历史逆转,悲剧的命运落在法兰西头上。
采薇指着报纸上那一行大字感慨道:“在中国,我们叫这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身。”
“一战时德国投降,所有德国人都以此为耻。把我们所遭受的耻辱还回去是所有德国人的心愿,希特勒这样安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路德维希淡淡道。
“我觉得法国政府的做法也未必不对,巴黎不抵抗换取一个城市不被破坏,至少可以留下很多古迹。”采薇想了想说。
想起自己当初犯的愚蠢错误,采薇都后怕,她之前的记忆一直都是错误的,她只记得法国不设防,却忘记不是整个法国,而只是巴黎不设防。所以才会很欢乐随着伯尔到法国来,结果一来就挨炸。
“这要看你怎么看待问题,抵抗可以显示一个民族的决心和毅力,不抵抗也有不抵抗的好处,就像你说的伤亡很少。”路德维希道。
“我并不关心法国亡国与否,我去巴黎唯一的目的就在那些艺术品;虽然我并不懂欣赏艺术,但还是想去看看。”采薇提及将要进行的巴黎之旅,心情就格外高兴。
路德维希见她情绪似乎高涨当下也受到些许感染。一到巴黎,采薇和路德维希、赫斯三人立即找了一家酒店住下。路德维希此次到巴黎并不是以军人的身份,三人都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