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1/4)
本上,有一幅图描述的是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情形,人们排着长队等着领面包,按照发放的速度算,三天后才能领到面包,但是依然还是有无数人在那里等待。作为西方最强悍的国家,美国尚且如此,那么深受凡尔赛条约压迫的德国的境遇可想而知。
采薇和房东随便聊了几句,就进房间休息。房子虽然不大,却格外舒适。她惬意的躺在床上思索着以后自己该怎么办。自从来到德国,她就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在这里她并没有受到比在美国多的歧视。德国人似乎没有太多闲心去歧视一个外族人,是意识形态还是什么别的其他原因。采薇想起文章拍过的一部影片《雪豹》,记忆中文章饰演的周文似乎就在德国军校留学过。
记得历史老师曾经说过,中德关系是一种互相需要的互利行为,中德曾经在30年代进行过军事合作,德国本身是打算调和中日冲突,著名的陶德曼调解就是产物。后来出于日本强大,德国想拉拢日本一起对付苏联,希特勒才和中国的关系慢慢淡下来,但是蒋介石与希特勒的书信来往一直到1941年,直到英美与日宣战,使中国被迫与德国宣战后才停止。
那么照这样判断,自己目前的处境显然比犹太人境遇好很多,至少不会遭到日耳曼人的集体屠杀。
而且在自己模糊的印象中,雅思贝尔斯似乎没有被关进集中营之类,而且在战后也一直活跃在哲学界。那么刚好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学一些实用技术,无论是在哪里以后都用得上。采薇打定主意后,很hay的睡去。
再次见到大牛,已是三天后;采薇利用这几天时间早已把海德堡大学的每一个角落都熟悉了,而且还很幸运的找到一份餐馆工作,虽然工资很低,但采薇已很满足。
这一天是大牛的精神分析课,采薇很早就来到他的办公室,直到大牛关上门,采薇也没见坐几个人。
的确,在这样的时代,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远比心理学这些比较飘渺的学科实惠很多。
那几个学生都很诧异的看着黑头发、黄皮肤的采薇,大牛笑道:“我先介绍一下,这是新来的学生,采薇·林,来自中国。”
说完,大牛两手一摊道:“姑娘们,小伙子们,现在轮到你们自我介绍了。”
最左边一个深眼窝的金发小伙子道:“我是魏特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