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2)
警告者……”翻译完这段话,她又对刘沙道:“这个军官大概是阿拉伯裔,所以说话之前先背一段《古兰经》。”
因为她的话夹杂在翻译的内容里,所以在场只有懂中文的翻译和n舰队这边的人听到了她的解释。
正所谓救场如救火,郝靓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孙沄的位置做了翻译,以一副翻译本来就是她的姿态。被顶替的孙沄不但丝毫没有生气,自动退居一隅,还用一种类似于看偶像的眼神看向郝靓,眼睛亮闪闪地,如果不是场合特殊,恐怕就高呼拥抱也说不一定。
同时眼睛发亮的还有那个阿拉伯裔军官,他本来操着一口夹杂着很多的喉音和颤音的“关泾浜”式英语,背完《古兰经》就要讲英文的,此时见郝靓不仅翻译给中方的人听,再开口的时候也是给他来了一段阿拉伯语版的《古兰经》,一下子小宇宙爆发了,对着郝靓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样子,英文也不说了,直接讲起了阿拉伯语。
这下子对方的人也傻了,因为梁宇冰明显不会阿拉伯语,郝靓于是身兼二职,一人负责三种语言的倒换。
皮埃诺中将弄明白事情的始末,似乎觉得自己家的军官和翻译都有些丢面子,微笑着做出解释:“穆斯塔法是阿拉伯裔的军人,我们国家就像个大拼图,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说着扫视了一眼稍远处的‘穆斯塔法’和身边的梁宇冰,再看看身着海军常服的清一色黄皮肤黑眼睛,短暂的尴尬顿消,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郝靓眉头微皱,形神具备地向刘沙表达了皮埃诺将军的意思,然而翻译的准则和职业道德让她不能说的更多,她只能尽量用眼神表达。
事实证明是郝靓多虑了,混到如今的位置,还是以老狐狸著称的刘沙,如何会看不懂这里的门道,他字字铿锵地应答:“贵国建国之初就汇聚了多元文化,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之后更是显示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民主,这一点先天上我们是没办法跟你们比的,毕竟我们虽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但都不是移民,而是原住民,几千年来各民族此消彼长,交替执政,到现在更是共同掌握政权,然而世界化的程度还不如贵国,但是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且善于自我更新的民族,我们会努力学习你们的优点。”
刘沙这段话可谓绵里藏针,那时非洲裔的某人还没有成为总统,米国建国以来都是白人担任最高领导人,他们的移民史也不是神圣而光彩的,潜台词是:有本事你让印第安人掌权啊!而我们历史上的元朝和清朝,却都是少数民族执政,虽然不和同日而语,但经过刘沙偷换概念般的描述,皮埃诺这个哑巴亏是吃定了的。
尤其是他们的翻译还是梁宇冰那样一个abc,她大概明白刘沙话里有话,却不能准确地将意思表达给皮埃诺这样的一个纯种老外,于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双方皆大欢喜,各自志得意满,参观任务顺利完成。
几乎是一下场,孙沄就赶到郝靓面前鞠躬又作揖地感谢:“姐姐威武,多谢姐姐,小生这边有礼了,无以为报,惟有……”
谁想话还没说完,就被郝靓横眉怒目地打断:“你多大了?”
“小生年方二八。”
“十六?”
“二十有八。”
切,比单尔信那个老流氓还大两岁!郝靓更怒了:“我才二十二,你叫的哪门子姐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