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2/3)
“写这个做什么?”他问道。
木宛童用湿帕子擦了手,去给他细细的解释“这首诗讲得是灾荒年间,朱门依旧煊赫,而灾区穷人却易子而食的事。不过是我有感而发,想起当今氏族大夫骄奢无度,而穷苦百姓却在吃糠咽菜,卖儿鬻女才能谋得一条生路,随手便临摹了。”
“童童是在怜惜那些穷苦百姓?若是的话,我大可开仓放粮。”夏侯召想着她高兴便好。
木宛童摇头“外祖还在邺城的时候,总是叹息世无明主,百姓漂泊流离,不得安稳,而朝中却还是一片刻意营造出来的盛世太平,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
开仓放粮不过只能解一时之忧,难平长久之患,百姓能一时填饱肚子,却不能一辈子倚靠你救济,何况你又有多少钱财粮食能供应?终究不是长久明智之举。你可曾听过一句话:升米恩,斗米仇。
若有一日你因无粮可放,不再开仓放粮,你反倒会成为百姓眼中的罪人。”
“那当如何?”他继续问,只要木宛童想,他就去做。
木宛童沉吟半晌,方才幽幽道“若是改朝换代,为百姓开辟一番新的天地,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自给自足,这才算从根儿上解决了问题。
只是这法子过于偏激和危险,稍有不慎,不但满盘皆输,还会将天下都拖入战局,北越、西晋、东秦都对着南齐这块土地虎视眈眈,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扭转局势不可谓不难,现在四国勉强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是南齐没有太多的国力可供消耗挥霍了,战事是迟早的,不过早晚。”
“早晚流血漂橹,横尸遍野……”她补上一句,声音低低的不知说给谁听,竟有些荒凉和感伤。
夏侯召将她横抱起来,木宛童一惊,慌乱中搂住他的脖子“你做什么?”
“地上太凉,你在地上站着的时间够久了,太医嘱咐不能受凉。”夏侯召义正言辞的解释,复又凑近她的耳边低低道“早晚都会有办法的,你想要的,我都能给你。”
木宛童抱紧了夏侯召的脖颈,心中各种滋味都有。夏侯召依旧没有怜悯之情,也没有什么家国大义,很可惜自己一直没能教会他,但是他愿意为了自己,去做他原本不会做,不想做的事情。
木左珩在邺城周边游学的时候,见识到了原本未曾见过的世界,他这才懂得人生百态,风霜雨雪,世上有穷人有富人,有善人有恶人,而且他们都不会在脑门上明晃晃的写着善恶是非。
他将自己的见闻都记录下来,写成了信寄给木宛童。木宛童从信中的确看出木左珩大有长进,不只是原本那个娇生惯养,不知人间烟火的小少爷了,她不禁开始思索。
老祖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所言非虚,或许她以往要求左珩单单做好学究上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