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1/3)
地上开始捡。
当然皇昭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就罚我,这些都是插曲。重要的是:叶青鸾从此踏上了宠冠后宫的道路。
我后来心里曾想,若是淑妃能预料到后来叶青鸾的得宠程度,当初肯定就算冒着得罪太后的危险也要把叶青鸾给搞掉。不过事实证明叶青鸾确实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因为这样的受宠程度,哪怕是皇朝上下几百年,恐怕也没有出现第二个。
关于叶青鸾的传说有很多。比如说,皇昭心疼她体弱,所以免去她的晨昏定省。比如说,皇昭怕别的妃子为难她,所以降旨说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去叶青鸾的寝宫。再比如说,当时皇昭想要赐叶青鸾封号“宸”,但因为这个字的意义太过重大,最终没有得到太后的同意。
这些事情我并没有刻意的去了解过,是真是假也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叶青鸾是皇朝的一个传奇,这个是真的。
有句诗写得好。“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我觉得这简直像是为叶青鸾量身定做的一样,可能某种程度上比她的衣服还要合身。
然而也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得以从昭仪变成了宛妃,继而是宛贵妃,继而是皇贵妃。在我的身份不断更迭的时候,叶青鸾的身份却没什么变化,依旧只是个贵人,连个正主都不算,只因为终究是出身抑制了一切。也正是她的出身让其他的妃子缓了一口气——太后终是不同意叶青鸾身份太高。
不过好景不长,但对于叶青鸾来说,应该是总算有出头之日:太后的身子不好,终于撒手人寰。
那是一次很大的举国服丧。皇昭的心情也一落千丈。但是俗话说的好,否极泰来。虽然这个“泰”可能只是对于叶青鸾一个人,或者只是对于皇昭和叶青鸾两个人来说。那就是:叶青鸾终于可以晋升份位了。
不过皇昭太过急功近利,立即要求晋升叶青鸾,并且连跳七级,从正六品贵人升为从二品昭媛,被阖宫上下所有妃子批评了。连一向不太理会宫中闲事的庄妃都说:陛下实在要三思。
最后皇昭逼不得已,与我商议这件事。
老实说我并没有想反对。毕竟我和皇昭当初的约定就是我老实一点,他让我做皇贵妃。而那个时候,我深刻的觉得皇昭的那句“安分”其实就是指的叶青鸾。
所以我很是祥和且婉转的表达了我自己的想法:“陛下乃天子,自然不必理会旁人的想法。只是兹事体大,臣妾实在不敢替陛下降这道旨意。”
说白了就是:反正都是你自己的老婆,随便你了。不过你自己捅的篓子自己收拾,别拉我背黑锅。
许是没人背黑锅的后果实在太严重,经过彻夜的思考,皇昭做出了两个重大的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