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锥处囊中(2/4)
这五万重甲是桓氏的亲信,只听从桓武的调遣。在一众桓氏亲贵看来,这是他们将来代周的根本,也是他们的脸面所在。
这两支重甲可以逃,可以死,但绝不能投降,更不能投降杨羡!
所以在这侯府之中,叫嚷着要惩戒叛军家眷都以桓氏亲贵为主,而一些与荣灿相识的外姓将领大多都不曾声张。
军法严苛,叛逃者牵连族人,一众桓氏亲贵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很合理。
“你们如何看?”
不管桓氏亲贵如何叫嚷,可最终拿主意的都是桓武。可桓武却是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措施,反而将目光看向了他的几个儿子。
桓玢死后,梁侯的继承人便要在他们几个中挑选。而最有可能的,便是桓磬、桓珩与桓珝这三人。
“回禀父侯,儿臣以为该罚。为人臣者不能死节也就罢了,却又怎么能够投降我们的大敌杨羡?”
桓珝的话语得到了在场一众桓氏亲贵的认同,心中纷纷点头。
“儿臣也以为该罚!”
“儿臣也以为该罚!”
......
桓武的一个个儿子都站了出来,发表了他们的意见,都是一样的声音。
倒是年龄最长的桓磬,却是最后一个出声。
“儿臣以为荣灿降蜀,并非不忠,而是时势所迫,不该重罚。”
桓武心中一笑,他的几个儿子在打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他们为了争取桓氏族中耆老的支持,这些日子使尽了手段,如今自然不会忤逆众人。而桓磬则比桓珝他们想得更远,想要建立仁厚之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