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
曹-cao-整理仪容,入宫拜见刘协。
宫苑深深,殿宇巍峨。御史台的乌鸦一个劲儿聒噪,曹-cao-的眼皮子直跳,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刘协邀请曹-cao-一同游览御苑,他不知又听了什么风言风语,居然对曹-cao-说:“曹司空如果愿意辅佐朕,就尊重朕,要是不愿意,那就干脆别让朕当这个傀儡天子。”
曹-cao-一听这话,心中咯噔一下,疑虑丛生。
他暗中观察四周,发现不远处,有十几个羽林郎,躲在宫墙的-yin-影中,看不太真切。离得最近的那两位羽林郎,身姿壮硕矫健,手持铁戟,腰背紧绷,手背上青筋暴起。
曹-cao-也是习武之人,武艺还过得去,一看就知道,那两个羽林郎正在蓄力。显然,只要刘协一声令下,这些人就会冲上来,跟他动手。
刘协还在朝前走,引着曹-cao-靠近那些羽林郎。能看见的危险,已经让曹-cao-心惊肉跳,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更多惊吓?
曹-cao-止步,尽量用平静自然的神态说自个儿身体不适,请求告退。说完,他也不等刘协反应,径直快步离开御苑。曹-cao-原本就多疑,这一回,更是草木皆兵,紧绷着神经走到宫门口,后背的衣裳都让冷汗浸透。
从此以后,曹-cao-再也不敢单独拜见刘协。
回到司空府,曹-cao-一连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皇宫内所有的守卫,由曹洪接管。
曹-cao-点了三千名跟随他多年的老兵,拨入羽林军,归曹洪统领。刘协再难调动一兵一卒。
第二:任命董昭为符节令。
符节令的职责是:掌管虎符、御玺、符节等重要之物,如果天子要颁布政令,必须先找符节令董昭,让他取出御玺。
董昭是曹-cao-的心腹。
这就意味着:刘协以后不能想发布什么政令就发布什么政令,必须得曹-cao-同意才行。
第三:尚书令荀彧,兼侍中,专参乘之任。
侍中通常是博学之人,或者是皇帝的宠臣,可以轮流伴驾。皇帝出行,还可以选一位侍中同车聊天。
“专参乘之任”,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小皇帝刘协不能随意选择、由哪一位侍中陪伴在他的身边,只能是荀彧,也只有荀彧可以和刘协同乘车舆。
郭嘉: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这三条命令一出,曹-cao-再说他是“奉天子以讨不臣”,恐怕要被人喷一脸口水。“挟天子以令诸侯”还差不多。
一连数日,荀彧散值(下班)回府,都会偶遇一个小小的卷发少年,就是把七弦琴借给他的那一位,好像名叫徐福。
然而,天下之大,两个人就算都住在许都,也不可能天天偶遇。徐福这孩子,专门等他,又不说话?
之前几次,荀彧都对徐福点头示意,今天,他故意目不斜视,就这么走过去了。
“荀令君,请等一等!”
徐福一溜小跑,从后边追上来。
荀彧停下脚步,优雅转身:“何事?”
徐福看着地面,仿佛从青石的缝隙中找出一丝勇气,他不再怯懦,直视着荀彧的眼睛:“学生想拜您为师。”
这年头,收徒可不是一件小事,门下的弟子若是捅出什么娄子,先生的名誉也会受到牵连。甚至有可能有难同当。
不过有时候,只要合眼缘,荀彧不会在意那么多,他骨子里,其实也有几分豁达率-xing-,只不过被荀家的规矩死死地束缚,隐而不见。何况徐福眉目清正,应该是一个好苗子,这点眼力,他还是有的。
荀彧莞尔:“好。”
拜入荀令君的门下,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上也不错。荀彧很忙,基本没时间指导学业,但只要有空闲,他一定是最有耐心的先生。
不过大部分时间,荀令君都会把徐福丢给郭祭酒。这位祭酒大人,似乎热衷于捉弄弟子。徐福和司马懿原本互相看不顺眼,但每天一起挨罚,难兄难弟,也多少建立了一点情谊。
郭嘉:学好数理化,欺负司马懿,我太有才了。
徐福那个小卷毛,言行举止,像是在隐瞒着什么。郭嘉让线人署去查证他的身份。
最新的军报:袁绍的大公子袁谭领兵,入青州,攻打北海相孔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