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这些官员在刘协的身上,看到了汉室复兴的希望,所以哪怕吃树皮,啃草根,他们也没有离开。二十年朝堂风云转眼即散,此身虽在堪惊。他们中很多人都垂垂老矣,但壮志不改。
曹-cao-也一度怀着这种希望,但这一路行来,洛阳系的官员对他的态度,并不友善,冷嘲热讽挑毛病,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曹孟德,和董卓是一样的。
也有个别试图拉关系的老臣,司徒赵温暗示:他可以举曹昂为孝廉。
曹-cao-没有表态,他更在意刘协的态度。
曹-cao-对刘协毕恭毕敬,哪怕敬献器物,也考虑到刘协的颜面,以归还御赐之物的名义上表,说东西是先帝赐给曹腾和曹嵩的,本来就是皇室的东西,请天子笑纳。
刘协并不是自愿移驾,迁都许县,他甚至怀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希望立刻重建东都洛阳。但曹-cao-不可能在洛阳停留太久,那样容易被诸侯围殴。现在也没那个人力和物力,发动数十万民夫,重建洛阳城。
最终,刘协迫于形势,无奈妥协。可能是年少的原因,虽然他掩饰的很好,曹-cao-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戒备和敌意,
这让曹-cao-有些忧虑,这种忧虑,在荀彧一丝不苟地按照迎接天子的礼仪迎接刘协的时候,终于变成一种深深的恐慌,压得曹-cao-喘不过气。
第81章
刘协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并没有立即让曹营的一众官员平身,而是审视着他们。
这么一来,在一众恭敬垂首行礼的官吏中,就有一人格外显眼,那是穿着黑色文官袍服的郭嘉。
只看脖子以下,郭嘉行礼的动作也堪称标准,但他没有垂首,而是抬头直视着小皇帝的龙颜,神色淡漠,没有半点臣服的意思,就好像,无论是颇有威仪的少年天子,还是乞丐一般的百官,对他来说,和街头随处可见的布衣百姓,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曹-cao-仿佛受到了某种安抚,忽然镇定下来。
郭嘉这种行为十分无礼,可以治他不敬之罪。偏偏他的位置还排在前边,连刘协都注意到他了。
刘协静静地打量郭嘉两眼,晦暗不明的目光转移到荀彧的身上,又明亮了几分。他维持着帝王的风范,缓缓抬手:“众卿平身。”
曹营的官吏,也有心向汉室的。
郭嘉行军打仗爱出奇谋,设计的城池也是前所未见。
许都的街道很宽,可以并行十余辆马车。道路中间设有分隔线,道路两边还有凹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白虎街两侧的民宅,多是奇怪的砖瓦结构。这年头木房子、土房子、茅草屋等居多。砖头都是拿去修墓,或者铺地,很少用来盖房子住。就算用,也是砖木混合使用,像这种高大的砖瓦房,曹-cao-还是头一回看见。
洛阳系的官员已经开始小声议论。
郭嘉:砖瓦房成本低,盖起来也快。真要都盖木房子,三个月也建不成许都。
曹-cao-悬着一颗心,将小皇帝送进皇宫,才松了一口气,郭嘉办事还是很有分寸的,皇宫里并没有出现什么奇怪的新建筑,宫苑殿堂、亭台楼阁,全都使用上好的木料、石料和瓦片搭建而成。铺地的青砖上雕着吉祥纹,个别还有字,诸如:长乐未央、千秋万岁。
天子的銮驾继续移动。反正这一套繁琐的礼仪,有荀彧主持,不会有任何疏漏。曹-cao-不着痕迹地落后几步,用胳膊肘轻轻地撞了郭嘉一下。
郭嘉微微勾起唇角,声音压得很低:“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传说,凤凰非梧桐树不栖,曹-cao-已经把刘协这棵梧桐树挖到许都,那些在各地徘徊、无枝可依的凤凰,当飞来筑巢。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嘛。
曹-cao-也是博学多才的人,当然知道凤栖梧桐的典故,闻言会心一笑:“也不必非要凤凰,乌鹊若思南枝(这个南枝指故国),肯飞来许都,孤也愿意效仿周公,吐哺握发,礼贤下士。”
(吐哺握发,出自《史记》。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郭嘉:主公以周公自比,看来他仍然心存汉室,目前只想当个权臣。
中常侍扶着小皇帝刘协下车,步行走上九重石阶。刘协站在最高处,转身,当众封曹-cao-为武平侯、大将军、加节钺(象征生杀大权),录尚书事。
大将军、录尚书事,这就意味着,曹-cao-可以从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同时还可以参与尚书令的奏章审核工作,审核哪些奏章可以交给皇帝,哪些不能给。
集文武大权于一身,可以说是一个权臣的巅峰了。
曹-cao-身躯一震,照例辞让了三次,还上了一封辞让表,刘协坚持,曹-cao-才虎目含泪,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