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曹-cao-其实有计划过屠城立威,他是来报杀弟之仇的,恨不得把徐州踏为平地,让天下人都怕他,不敢再为难他的族人。但对着如此热情的徐州百姓,屠城的命令根本就说不出口。
再次上马,曹-cao-故作凶狠:“孤想屠城,威慑陶谦老匹夫。”
郭嘉一身素衣,和曹-cao-并马而行,不疾不徐地说:“屠城容易,但主公的名声呢?将来主公兵锋所向之地,百姓为了避免城破之后被屠杀的下场,人人拼死守城,大事岂不是要艰难百倍?”
曹-cao-:“若不屠城,这些百姓先降后叛,会威胁我军粮道。”
郭嘉:“安抚徐州百姓的事,请交给嘉,嘉愿意立下军令状。”
正史上曹-cao-三讨徐州,第一次没用多少时间,很顺利地就拿下十几座城。第二次,曹-cao-边打边搞大屠杀,杀到郯城,徐州百姓都被他杀怕了,一个个恨透了他,不要命的守徐州,曹军寸步难进。然后,曹-cao-的老巢失火,兖州几乎让吕布连锅端走,被迫撤军。
徐州百姓真实的守城能力,其实很一般,城池在吕布和刘备虎狼相争的时候,经常才几天就易主。唯独面对在徐州shā • rén如麻的曹-cao-,这些百姓才会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或者说,是被屠怕了,在仇恨心和求生欲的驱使之下,超越极限,以血肉筑就城墙。
所以曹-cao-第三次打徐州,依然格外艰难,猛攻数月,最后水淹下邳,才生擒吕布。
这样分析,屠城立威,委实是一个馊主意。
不过曹-cao-的担忧也有道理,这些百姓,大多是陶谦麾下的丹阳兵的家眷,确实很容易被煽动,甚至有可能自发地组织武装力量,反抗曹-cao-。
好在郭嘉已经准备多时,这些城池中的舆论,基本-cao-控在他的手中,每收降一个县城,就派部曲控制住城门、官署等重要场所,大肆宣扬曹-cao-的安民政策,种田十税三,开荒免税三年……
陶谦退至剡城,在城中坚守不出,派人到处求援。
由于沿途的郡县纷纷投降,几乎没有城池拖住曹军的脚步,曹-cao-只用了半个多月,就兵临剡城。
陶谦麾下的丹阳兵不愧是大汉有名的精锐部队,虽然受到流言的影响,士气有些低落,但只是守城,曹-cao-一时也攻不下来。
曹-cao-派曹洪、于禁、赵云等人各领一军,去攻打剡城周边的郡县,等剡城彻底成为一座孤城,自然就会好打一些。
徐州这地方,河流湖泊众多,震湖水域特有的白鱼、银鱼、白虾,让郭嘉一饱口福。不过老吃鱼虾也腻味,某人又开始躲在营帐里,用随身空间开小灶。
吃饱喝足,就带着典韦在营地附近遛马消食。
三丈高的古城,矗立在夜幕中,像一只张牙舞爪的洪荒异兽,将天空分割出一片巨大的-yin-影。城墙上必然堆积着石头、滚木等守城利器,不过在这种星月无光的夜晚,完全看不见,只有放哨的士兵手中的火把最醒目,星星点点的火光,标注着他们各自的位置。
郯城墙高城坚,陶谦粮食充足,如果善守,坚持上几个月没问题。据说,这是陈登鼓励农耕的功劳。各为其主,打完这一仗,还能不能再坐在一起吃鱼呢?陈登不是小家子气的人,应该没问题?
拿下这座城,大半个徐州就能到手。
受到城墙高度的限制,放焰火吓人那一招难以施展。毕竟是只有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东西,最好别反复出现。未知的东西,徐州百姓看一次两次觉得害怕,看多了就会习惯,当成热闹观赏。
徐州的地势是真的低,水患严重,所以水淹这种缺德的计策,其实同样适用于郯城。
不过郭嘉没开口,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粮食,他不想使用这种生灵涂炭、遗祸无穷的方式夺取一座城。一座挺繁华的城市,在水里泡一泡,什么指标都得毁成负数,两三年也恢复不了元气。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造孽。
戏璕当初水淹的是一座在战乱中荒废的小城,里边基本就袁术和他的军队。
历史上的荀攸和郭嘉,献计水淹下邳,其实是很无奈的抉择,因为当时袁绍已经把公孙瓒逼入绝境,曹-cao-没有时间和吕布继续耗下去。曹-cao-真正的对手是袁绍,以他的兵力,必须和时间赛跑,抢一个先手。
曹-cao-这一回没屠城,还挨个赏赐投降的官吏,所以陶谦这边,并不是军民一心,同仇敌忾。
双方僵持几天之后,就有投机派跑来联络曹-cao-。约定举火为号,替曹-cao-打开城门。
等那人离开,曹-cao-:“奉孝怎么看?”
郭嘉:“此人把投降后能得什么好处,能当什么官都打听得清清楚楚,应该是真想投降,但观此人行事,似乎不太周密,若他回去平安无事,或许能指望一二。”
轻云半遮月,城头上闪烁着零零星星的火光,曹-cao-亲自带兵潜伏,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约定的举火信号却始终没有出现。他想起郭嘉的话,估摸着是有什么变故。
第二天一大早,郯城的城门上高高挂起几颗凄凄惨惨的人头,距离太远,看不清五官,不过城内的探子传回消息:陶谦拿获一名想要私通外敌的城门校尉,全家斩首示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