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民智与格局(2/4)
“陛下,微臣觉得不妥。”温体仁思量了片刻后果断出言反对道。
虽然知道此时出言反驳有可能失去圣眷,但他为内阁首辅,觉得不妥的地方自然要站出来指正。
崇祯皇帝闻言果然皱了下眉头。
“臣知道陛下建外务衙门是为了引导民间舆论,但刊印邸报流于民间,有开启民智的风险,民智若开,长此以往定会生出许多事端,还望陛下三思。”
这可不是小事儿,孔夫子之所以被读书人供奉为圣人,就是因为儒学将士农工商分离开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使读书人在地位上、知识上站于制高点,使百姓不知天下事,方便朝廷管理,此为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所遵循的规则。
这个规则一旦打破,朝廷很容易失去统治的基础,在温体仁看来,实在是事关重大。
“臣也觉得民智不可开,望陛下三思。”兵部尚书洪承畴起身附议。
“臣附议!”李邦华、陈奇瑜也先后附议。
“唉,朕知道你们的忧虑,可是你们知道朕的忧虑吗?
欧罗巴人的船队已然穿梭与麻六甲、穿梭于浪山角(好望角)、甚至南北亚墨利加(美洲),他们带着刀枪剑戟而去,满载着金银、香料而归。
总有一天,他们的船队会乘风破浪、会开到咱们大明的家门口,而你们瞧瞧现在的大明呢?
内忧外患,军备不振,上下松弛,一团乱麻,朕不希望他们打到家门口时,朕的子民还是愚昧无知、麻木不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