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夏国公(3/4)
“谢宾王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哎。”马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只发出了一声叹息。
来提醒岳山的不只是马周,没多久宁纯、田学臣都过来拜访,不过他们没直接说,只是暗示了一番。
然后王绩也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上面只有一个字,退。
真正让岳山感到意外的是,渊盖苏文居然也写了一封信给他,上面只有一句词: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这句话来自于楚辞·渔夫,借屈原和渔夫的对答来表达屈原的性情高洁。
表面看起来就是说大圣大贤之人都不会死板的看待事物,所以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然而回顾全篇在结合当前的形势,可以看成是一种示警:皇帝忌惮你了,赶紧想办法吧。
可以说这封信一旦流露出去,对渊盖苏文这个降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可他还是冒险写了。
岳山也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啊。
当初他写《华夏文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民族融合,夸赞渊盖苏文是想提醒李世民要注意提防此人。
没想到阴差阳错居然让他产生了误会,以至于把自己当成了他的知己,甚至不惜冒险给自己发出警示。
当然也不排除他想在大唐找个靠山,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情岳山都愿意领。
既然知道了李世民的打算,岳山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而且他对当官什么的真的没兴趣,搞发明创造,把前世学到的东西写下来,加快华夏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进步才是他最想做的。
反正现在他身份地位都足够高了,也不缺钱,没必要跳进政坛这个泥坑里操劳。
所以他给李世民写了两封奏折,一封是继续请求更换封号;另一封是以志不在当官,想潜心研究学问教书育人为理由请辞。
当天李世民就把两封奏折都打了回来,不准。
岳山知道三次三让的梗,接下来两天每天都把两封奏折重新上一遍。
果不其然,第三天的时候李世民非常惋惜的同意了他的请辞,但夏国公爵位是朝廷对他功绩的封赏,不会收回,让他安心收着。
岳山这才感激涕零的接受了夏国公的爵位。
朝中聪明的人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后知后觉的人也终于猜透了是怎么回事儿。还有一部分反应迟钝的人依然不知不觉,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过不管猜没猜透,岳山都辞官不做了,其他人也不好在咬着夏国公这件事情不放。
关于岳山的小fēng • bō就此过去。
在辞官接受夏国公爵位的当天,长孙无垢亲自来到了侯……夏国公府。
“是我害了你,我没想到这件事情会这么严重。”
看着懊悔的长孙无垢,岳山无所谓的道:“实不必如此,你知道我对官场向来不感兴趣,现在这样最好。我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在家里陪着丽质和孩子。”
怕她继续纠结这个事情,他转移话题道:“我也正想问问娘娘呢,盐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