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 高句丽国除(4)(2/3)
那一点杀意更像是渊盖苏文对自己选择的一次挣扎,但只要他不傻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事实上也果如李世民所猜测的那样,杀意来的快也去的快。这也意味着渊盖苏文放下了那一点不甘,彻底接受了投降这个现实。
李世民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道:“刚才为什么不出手?”
渊盖苏文沉默了一会儿,没有给自己辩解,而是道:“非是不敢,而是不能。”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道:“你渊盖苏文的大名我早有耳闻,清水候曾言你是最有可能对我大军造成损伤之人,千般叮嘱要我小心与你。”
“我也很期待和你展开一场大战,让这场战争不会显得如此无趣,只是没想到你会选择投降。让我很失望。”
“刚才不过是想试一试你,看你有没有胆量出手。还不错,敢起杀心说明你还是有些胆识的。”
渊盖苏文并没有被羞辱的想法,投降的时候就知道可能会被嘲讽,现在还算是轻的。他感兴趣的是李世民口中的清水候。
“敢问圣人,您说的清水候可是岳山岳文首?”
“岳文首,你们称他为文首吗?想必他听到了会很高兴。对,就是他。”李世民道。
“岳文首谬赞了,罪臣实不敢当。”渊盖苏文有些激动的道。
为何会如此?从他对岳山的称呼就能听得出来,文首。
渊盖苏文的家族也是传承久远的老牌顶级贵族,家学渊博,他本人虽然以勇武著称实际上学问也非常深。
对于开创新学的岳山非常推崇,文首之名最早就是他先提出来,然后才流传开来的。
而且岳山雌鸡化雄之事在高句丽也广为人知,还有为人批命无有不准的传闻。
现在听到岳山夸他能力非同一般,就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他自然非常高兴。
李世民大概也能猜到他在想什么,道:“其实我倒是希望你刚才没有起杀心,你能明白原因吧?”
渊盖苏文当然知道为什么,如果他没起杀心就说明胆怯了,意味着岳山看错了人。一个神棍看错了人……
我没有让岳文首丢人,不知道为啥,他心中居然有了一丢丢骄傲,昂首挺胸的道:“让圣人失望了。”
“呵呵……”李世民讥笑一声,道:“既然你通过了第一个考验,我再给你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你觉得大唐下一步该如何做?”
渊盖苏文愣了一下,不敢置信的道:“圣人真要我说?”
“为什么不让你说?我大唐包容并蓄,只要心向朝廷愿意成为大唐子民,就是大唐的一份子,就有资格谏言。”李世民霸气的道:
“从你献城归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大唐之人了。有建议自然可以说,除非你没有任何想法。”
渊盖苏文直直的看着李世民,似乎想看透他的内心一般,然而他看到的只有自信。
“我确实有一点建议,斗胆说于圣人听。”
“说。”
“此战有三个势力支持高句丽,为百济、靺鞨、薛延陀。敢问圣人准备如何处置三国?”
“此等逆贼自当出兵剿灭。”
“不敢苟同,私以为薛延陀确实应当出兵讨伐,然百济和靺鞨诸部只需要略施薄惩即可。”
“哦?为何?”
“高句丽灭亡之后辽东势必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到时各部都会想办法扩张自己的势力。其中最有机会的当属新罗与薛延陀。”
李世民打断道:“新罗对我大唐向来恭谨,你挑拨两国关系是何居心。”
渊盖苏文不慌不忙的道:“新罗对大唐恭谨不是他愿意恭谨,而是不得不恭谨。”
“圣人或许不知道,当年新罗百济联手共抗高句丽,在取得胜利之后新罗突然出兵攻占百济数十城。百济圣明王出兵讨还公道,结果兵败被俘,被新罗杀死。”
“两国自此结下仇怨,百济投靠高句丽试图复仇并讨回失地。而新罗无力抗衡两国,不得不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换取支持。”
“新罗的野心实不下于高句丽,现在没了高句丽的压制,新罗必然会大肆扩张。”
“而且正如圣人所说,新罗表面对大唐向来臣服,大唐没有理由出兵攻打他,只能坐视他扩张。所以留下百济做牵制,才是对大唐最有利的选择。”
“靺鞨诸部看似势大,然内部部落林立没有统一的主君,对大唐构不成威胁。与其出兵逼得他们反唐,不如留着他们作为藩属。甚至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稳定高句……辽东北方的大片领土。”
“而薛延陀则不同,夷男可汗野心勃勃,且兵强马壮已经生出反叛大唐之心。高句丽灭亡后他们必然会出兵侵占这一方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