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汽车和李承乾回京(3/4)
这可是实打实的一百二十万人,不是后世那种被将官吃空饷的不满编军队,而且府兵的战斗力远比吃军饷的募兵战斗力要强的多。
这一百二十万人里骑兵近三十万,说一句横扫世界绝对没有问题。
岳山关注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粮食的产量,这年头粮食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吃不饱肚子军队再多也没用。
今年大唐可谓是风调雨顺,北方地区产量就足够全国人吃了。
最夸张的还是两广地区,年产稻米一千六百万石,这个数据一度让朝廷觉得是假的,几经核查才相信这个数据的真实性。
除了粮食,岭南还贡献了大唐百分之七十的红糖和百分之九十的白糖产量。
在朝廷眼里岭南已经从原本的蛮荒之地变成了聚宝盆。为了维护这里的统治,今年又扩建了广东都督府和广西都督府,各自驻扎了五万大军。
同时还在广州组建了海军都督府,拥有四个折冲府两万余水军。只是这支水师大多都是新招募的,作战能力不强,暂时以训练剿匪护航为主。
除了岭南的粮食,朝廷还可以从占城购买大量粮食。经过大唐的诱导,现在占城等藩属国几乎都大面积种植水稻了。
大唐再以各种奢侈品轻松从当地贵族手里换走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填充到大唐的仓库。
再加上几大粮仓的储备,说明年全国绝收也能撑过去一点都不夸张。
这还仅仅是直接掌握在朝廷手中的粮食,算上百姓家里的更多。
为了让百姓们配合人口普查和土地清丈工作,朝廷不但免了全国十年的人头税,还免了大部分地区的地税。
百姓不用纳粮,产多少都是自己的,粮仓里面终于有了存粮。
可以说也现在大唐的储备,足够在多条战线同时掀起大战。
第三个值得岳山关注的点是钢铁产量和火炮数量。今年大唐全年钢铁产量达到了万吨规模。
这个数量并不算多,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明年。因为又有三座大型钢铁厂建成,加上其他铁矿的扩产,明年产量可以暴涨到四万吨左右。
不过那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这一万吨因为李世民特殊交代,很大一部分供应给了火炮铸造厂。
此时大唐的火炮数量终于超过了千门。
看到这个数据,岳山对灭高句丽更加的有信心了。
别说是区区高句丽,就算是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约翰牛拉过来,岳山也有把握把他们干趴下。
而且经过一年的修整,大唐的军队精气神也恢复到了巅峰状态,正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那高句丽开刀最合适。
尽管有把握,讨伐高句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朝廷到现在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始终在暗中悄悄调动物资。
不过核心层都知道,开战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还不会太晚,初步估计明年开春就是大军开拔之时。
李世民必然是要御驾亲征的,那么太子就必须要留在京中监国。
所以在外面自在了近一年的太子李承乾被一道旨意召回了京师。
监国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成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一点点的移交到太子手上,给他适应时间也给大臣适应时间。
李承乾到达京城的时候恰好是小年这天,李世民派出马周前去迎接。岳山、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则陪他一起在皇宫等候。
今天也是对李承乾的一次考核。
但岳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李世民是故意显摆他儿子多优秀的。
李承乾在两湖道可以说是备受瞩目,不只是朝廷在关注他,各权贵世家豪强等等都在观察他。
毕竟是皇太子未来的皇帝,了解他的贤愚以及行事风格,将来才好做出针对性的改变,继续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他在两湖道打个喷嚏,都可能作为情报摆在不知道多少大佬的桌子上。
所以这次汇报工作完全就是多余的,更谈不上什么考核。
但皇帝都这么说了,大家也不好拒绝,都摆出一副认真考核的模样。岳山就算不感兴趣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唱反调。
再说他也确实想亲眼看看李承乾有多大的长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