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谋算儒家(2)(1/3)
李世民快速的翻完了这本书,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他很不满岳山把儒家抬的如此之高,可心中却又隐隐被他给说服了。
他不甘的问道:“儒家真的有你说的这么好?”
“你是圣人,儒家具体如何应该比我清楚。”岳山说道。
李世民沉默了。是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他尊崇的道家在大方向上确实能给他不少指引,但在处理具体政务的时候用的还是儒家那一套。
然而他绝对不愿意承认道家不如儒家,这岂不是说自己的老祖宗劳资不如孔子吗。尤其是想到那些掌握儒家话语权的世家,想到他们对皇族的轻视,他就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岳山自然明白李世民在想什么,于是笑道:“还有一本书呢,圣人何不一起看完。”
李世民这才想起有两本书,听岳山的语气难道第二本写的是儒家的不足?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书翻看起来。
果然……看到里面的内容他露出了笑容。正如他所想,第二本书写的大多都是儒家的不足以及改造方法。
儒家自然有许多不足,身为穿越者的岳山在清楚不过。比如一家独大所带来的傲慢,比如敬天法祖很容易演变成思想的僵化,比如为了话语权无脑打压其他学派……
而且岳山还举出了实际的例子,其中就包括东汉耿恭的事迹。耿恭这个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绝对是大英雄。
此人镇守西域数次打败北匈奴,期间恰好赶上老皇去世新皇登基,国家忙着治丧就没有及时派出援兵。
结果不但北匈奴再次来袭,原本降服的车师也再度反叛一起夹击。耿恭带着几百兵卒坚守孤城,在数万人的围攻下坚守了数月。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夸耿恭多么英勇,而是为了有力的证明儒家思想的缺点。
在耿恭坚守孤城的期间,新皇终于稳住了朝局。于是就有人上书该派援军去西域了,不需要多,只要八百人就能挽回局势。
然而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有一大群书生反对朝廷派军。为了迫使朝廷不向西域增援,书生们开始串联。最后动员了三万人读书人一起上书反对这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