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记忆(2/4)
这些铁大多都被用来打造战争器械,能用来打造生活用品的微乎其微。
铜虽然是贵重金属,但产量高普及性也高,青铜工具反而更常见。直到宋朝钢铁产量达到四千吨以上,铁质工具才普及开来。
这个数据以后非必要就不提了,大家知道就好。
这把青铜匕首是岳山家的宝贝,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会当做重要资产传承数十年几代人。所以不到钝的实在切不动东西是不会打磨的,因为磨一次刀就会变小一些。
这个磨损看起来微乎其微,但放到数十年这个时间长度上来说就比较严重了。
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每次磨就少一点,磨的次数多损坏就严重了。铁杵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本来他家的青铜匕首还没到打磨的时候。但岳山用它削过两次木条,那感觉实在酸爽。
当初雕刻木质马蹄铁的时候手上之所以磨出血泡,和这把匕首有很大的关系。
岳老四嘴上不说,实际行动表明他依然很珍惜这把刀,只是轻轻的磨了一下刀刃那“一线”的部分。
岳山到没说啥,磨多磨少都没问题,能用就行。
把刀磨好,岳山就开始编织新的鱼笼。原来那个并没有坏,这次只是想编个新的。
原本他抓鱼只是想改善一下自家生活,结果却变成了主要经济来源,但凡有什么需要都用鱼去换。
这次他添加鱼笼是想买些“大物件”——笔墨纸砚。
他已经受够了没有笔墨的情况。每次读书有什么心得都不能写出来,实在憋的难受。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他有意或无意中看过的知识非常广泛,有些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曾经看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