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打仗的哲学(2/4)
三月十六,在朱慈烺的命令下,吴襄将京营的三千人、北伐军的六千人都集中在了太液池北侧的内校场........当然,暂时由李继周统领的三千南海子净军也都赶到了内校场,一万两千多人看上去颇为壮观。
在大军纷纷汇聚之时,吴襄、吴三辅、张世泽、李国祯等人也纷纷赶到,向前来的太子朱慈烺行礼。
等到朱慈烺抵达内校场之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颇为懒散的军阵,特别是京营的三千人,竟然跟北伐新军六千人的仪态能够相提并论,这使得朱慈烺心中有些微微不爽,不过他看到南海子净军的时候,反而感觉阵列什么的都要顺眼一些。
朱慈烺的神色变幻自然也瞒不过一旁的吴襄,他连忙向下面的人打了下手势,然后微微低头苦笑道:“千岁爷,京营往日弊端重重,臣也一时奈何不得,纵使千岁爷给了臣不少支持,可是练兵终究急不得。”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在咱们的计划当中,至少要能守住京城半个月才行。”
朱慈烺脸色中带着些许凝重,他轻声道:“李自成已经突破了居庸关,他们的先头兵力应该也过了昌平.......距离围城也没多久的吧?”
“只怕.....只怕还需要两天。”
吴襄细细沉吟一番,道:“若是千岁爷能够将南海子净军和北伐营的调度之权全部交给臣,臣能守住京城至少半个月。”
朱慈烺点了点头,果断说道:“前两日,月英曾经跟我说过,总戎的一身带兵本领虽然不算辽东第一,可是终究经历过沙场,经验权变懂得自然比我们这些门外汉要多,我原本就打算将所有的兵力交给总戎,以助总戎守城。”
的确,在朱重八给朱慈烺开的军事小灶当中,其实已经说过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临战的指挥权问题,是非常容易影响战局,甚至会影响到胜败——在目前的整个京城当中,真正善于领兵打仗的人已经没有几个,要知道连李国祯这种货色之前都被安排到提督京营了.......
朱慈烺如果再不信任吴襄,那么他就只能用张世泽、李国祯这些不会带兵打仗的勋贵,亦或者是李继周和曹化淳这样的太监,要真到了那个时候,朱慈烺又能相信谁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