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发现瓷片(3/4)
结果确实就像方昊说的好样,他很轻松地就把东西撬了下来,确实就是一块德化窑的瓷片,上面有一印鉴“林希宗印”。
明代晚期是德化窑发展的重要时期,除日常器用外,更以瓷塑人物最为著名,其时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的玉质感驰名中外,涌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瓷塑艺人,林希宗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家,其作品传世较何朝宗更少,尤其珍贵难得。
听方昊说了这块瓷片的含义,张庆帆嘴里嘀咕着:“把这块瓷片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方昊想了想,说道:“咱们假设这是纪墉故意留下来的线索,我猜测,一是关键人物可能在德化,二是此人以仿制林希宗见长,三是,此人的名字可能就是林希宗,或者是谐音。而以这块瓷片的表现,第二种可能或许可以排除了。”
张庆帆问道:“怎么说?”
方昊解释道:“因为这块瓷片仿的不是很好。首先一点,印鉴太清晰,事实上,真正大师的印鉴反而显得模糊不清,如果印鉴十分清晰,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
二是真品的釉层较薄,但有凝脂感。均匀细腻,光滑洁净。迎光透视白中泛黄,偶见粉红色。而这块瓷片,和真品相比较,胎体较厚重,精细不及,并且肉眼可见一些细小砂粒。如果单以这块瓷片判断,作者在德化窑方面的造诣不深。”
张庆帆点了点头,又问:“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
方昊说道:“毕竟只有这么一块瓷片,暂时我这边分析不出其他了。而且我判断,这块瓷片也只是为了防范于未然,留的信息有限,但非常重要。”
“不管怎么说,你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张庆帆握着方昊的手,非常高兴,本来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了,没想到还能有这么重要的发现。
他心里感慨,还是方昊专业能力强啊!哪像蔡宗辉,来转了一圈,什么都没发现不说,给的鉴定结果还是错的,要不是方昊,得浪费多少人力和物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